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95 没错,是彩色版的(1/2)

作者:老坛里面没有酸菜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三爷,您这是要出书了?”  笑着接过三爷递来的手装书,金蛤蟆看着封面上的书名低声念到:“西游记?”  “这个故事我知道。”  金蛤蟆少见的露出了文化人的表情:“这个好像讲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吧,三爷,您把它写成书了?”  戏剧也好,故事也罢,在大朙的民间,一直都流传着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传说,只不过这个传说,目前还没有人把它整理成书罢了。  “三爷,其实你整理的这个故事,与其把它们写成书,还不如把它们编成戏呢。”  金蛤蟆虽然识字,但他并不是文人,所以比起看文字性的,他更喜欢看演出更为生动的戏剧,特别还是三爷这个京腔京韵的京剧。  “你拿的那本《西游记》就是要拍成戏的,我要让你印的书是这一本。”三爷说着,从袖袋中掏出另一本手装书。  西游记是影响力极大的四大名著没错,但是三爷并不打算将其现在出版。  这倒不是三爷突然良心发现,或者版权意识觉醒,突然不好意思抄书了,而是因为书在大朙的传播力是有限的,像西游记这种能被所有人接受的传统神话,如果只是印成书的话,实在是有些太浪费了。  好的就要全方位的开发。  所以三爷给《西游记》制定的开发战略是,先拍戏,扩大在民间的影响力,然后再出报连载,利用西游记的庞大受众,提升报纸的销量。  最后等在报纸上连载完之后,再装册成书,卖给有需要的人。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同一篇文字内容,要在两个载体上吃两遍,这才是三爷暂时不给《西游记》刻书的原因。  而且只是卖书的话,三爷还有更加适合卖书,更加适合给文人墨客看的作品。  “三爷,您这是写了多少书啊~”  把手中的《西游记》放下,金蛤蟆拿起桌上另一本书,刚看到书封面上的标题,金蛤蟆就乐了:“三爷,这本书是您亲手写的哎。”  小樱是三爷的笔这件事,张三身边的人已经人尽皆知了,所以突然看到这么一本三爷亲手写的作品,金蛤蟆还是有些意外的。  “《金瓶梅》?”  “这书名什么意思啊?”  嚅嗫着封面上的书名,金蛤蟆打开了手中的,结果刚翻开第一页,金蛤蟆就像是被烫到了一样,嚯嚯嚯的大叫起来:  “嚯!嚯!嚯!嚯!嚯!嚯!”  开幕雷击,三爷版金瓶梅的第一页,既不是序言,也不是正文,而是一副素描风格的,金莲姐姐彩色写真图:  穿着一身挡不到任何东西的薄纱,咬着一枚殷红樱桃,娇柔的侧卧在锦榻上,一脸妩媚表情的看着读书之人。  从未见过如此一幕的金蛤蟆,直接就给看呆了——三爷画的真大!呸,是三爷画的真好,画的比那些所谓的仕女图真实多了。  不对,夸三爷画的真好也不对啊,这不是书么,怎么改春宫图了?  还是说文人墨客平时在家都看的这种书?怪不得一个个的都在挑灯夜战,给我我也能挑灯夜战啊!  “三爷,您这个……”  愣愣的看着扉页上的金莲姐姐,金蛤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画的怎么样?”,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好歹是花了自己两年刑期兑换的绘画技巧,所以三爷还是很在乎外人评价的。  什么?你问三爷好意思出版这样的书?  开玩笑,大朙现在所有出版的连载都这种风格,只不过他们没如此撩人的插图罢了,更何况大朙青楼都开满大街了,出版一些这样的书不是很正常吗?  更别说《金瓶梅》本就有着极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出版出来给一些文人墨客看,绝对是极佳读物。  “三爷您画的怎么样……”  “那当然是画的非常好,这种栩栩如生的描绘,是我在别的书生那里完全没有见过的。”  金蛤蟆想了想,男人之间一起逛青楼都很正常,像现在这样一起讨论小涩图,就更没有什么可尴尬的了,所以他很快调整好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