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70 三爷真乃,文曲星降世(1/3)

作者:老坛里面没有酸菜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贡院内,进行着紧张有序的考前安排。  而在贡院外,要震惊也发售了,他这一期的加急特刊。  “《狂三周报》又出特刊了?”  “你们这次的特刊,不会又和月初一样,是专门写给举人老爷的吧。”  “就是,你们《狂三周报》不是号称面向所有人吗?怎么最近开始偏向举人老爷了?”  围在一处《狂三周报》的报摊前,经过的路客们,七嘴八舌讨论着新发售的特刊。  “诸位看官,诸位老爷,静一静,大家伙静一静。”  站在报摊后面的卖报小贩,看着围拢上来的买报人群,一边热情招呼,一边示意大家安静一下。  等到哄吵吵的人群,稍微安静一些之后,他便赶紧宣布了这期特刊的内容:“诸位看官老爷,咱《狂三周报》的这期特刊,可不是上期那种习题集,而是正儿八经的一个大新闻,足以惊掉人下巴的那种!”  “足以惊掉人下巴的大新闻?什么新闻?赶紧说来听听啊!”  听到新一期特刊的内容是新闻,围观的路客们,立刻就来了兴致。  “今年的科举要重考了!”  卖报小贩也不多卖关子,直接就说出了新闻内容。  “什么!?今年的科举要重考了?小二你胡说八道吧!这科举还能重考?简直闻所未闻啊!”  古代的信息传播是非常慢的,别看重考科举的事情,就发生在京城当地,但一时半会儿的,京城百姓还真知道不了。  这也是要震惊,为什么要出加急特刊的原因,因为只有在大家都不知道的时候,突然爆出来一个劲爆新闻,才能引起所有人的共同讨论。  如果把这个事件晾几天,等到有不少人都知道这个新闻的时候,你再去报道这件事,那效果就会差很多。  看着都快急跳脚的买报人群,卖报小贩淡定的捻捻报纸,一副自信表情的笑到:  “诸位看官真是爱说笑,这么大的事情,我们《狂三周报》敢胡编乱造?那我们还要脑袋不要啊!”  “这么说,这件事是真的!?科举真要重考?为什么啊?”  买报的路客们,一个头两个大,都一脸好奇宝宝的表情,期待着卖报小贩给出答案。  “诸位看官,你们知道《狂三周报》的上期特刊里,写的都是什么吗?”  面对一群好奇的路客,卖报小贩突然有一种,自己是说书先生的感觉。  “知道啊,里面不是张知县,给诸位考生压的试题吗?”  虽然没买上一期特刊,但是对于特刊的内容,这些老报迷们,还是或多或少知道一些的。  “押中了!”  卖报小贩的回答很简单,只有短短三个字,但起到的静场效果,比喊一万声‘大家静一静’都有效。  短暂的安静过后,就是山呼海啸的惊叹声:  “押中了?张知县这么猛吗?竟然连科举的考题都能押中?”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我滴个亲娘啊!这张知县是文曲星转世吧,文人心里那点东西,他是不是都知道!”  “三爷不愧是三爷,我当初看到那份特刊的时候,就有感觉三爷要押中考题,结果真的押中了!”  惊叹声,惊叹声,还是惊叹声。  听到三爷能把科举试题押中,在场的百姓们全体惊呆了。  因为在普通大朙百姓的心中,科举考试是无比神圣,也是无比困难的,特别是每届的会试,那是大朙最最最最难的一场考试,能给这场考试出题的,不是阁老,也得是尚书。  而三爷竟然能在这些大佬的手下,把考题押中,这岂不是说明三爷,比阁老,比尚书都聪明。  而对于这种比阁老,比尚书还要聪明的人,百姓们只有一种称呼,那就是文曲星下凡。  左一声文曲星下凡,右一声文曲星在世,围观路客们,冲着三爷一通感慨之后,终于有人想起了正题:  “小二,张知县猜中考题,和重考科举有什么关系啊,总不能因为他猜中了题,科举就得重来一遍吧?”  “这位看官说的不错,科举还就是因为我家三爷猜中了考题,所以才重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