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24 文体两开花的张三爷(1/2)

作者:老坛里面没有酸菜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铃铛胡同,位于海清县北的清水河下游,借助河水的取水、排污之便,已然发展成为了海清县,手工作坊一条街。  而张三要去的古斋刻书坊,就在这条胡同的东侧。  和其他手工作坊一样,古斋刻书坊也是一个由青砖围城的大院子,漆成深棕色的大门上,挂着龙飞凤舞的‘古斋阁’三个大字。  但是和其他作坊不一样的是,别家的作坊都是大门敞开,欢迎各路客商进门,而古斋阁却是在敞开的大门前,横放着一张红木长案,看起来就像是要挡着别人进去一样。  红木长案的后面,是一位年近古稀,穿着墨绿色员外氅的老者,干枯如树皮的脸上神色淡漠,一双老迈但精神的眼睛,装作漫不经心的看着张三四人。  两个带路的海清县衙役,忽略不计。  走在后面的俊俏公子,身着一身素雅的白色长袍,透露着一股淼淼出尘的气质,应该是某家大户人家的公子。  再跟在后面的少女,同样着一身素色长裙,只是这一头短发,莫非是刚从庙里接回来还俗的?  就在林书古打量着张三四人的同时,张三四人也来到了红木长案前。  “这位老人家,此处可是古斋阁刻书坊?”张三拱手,客气的开口问道。  “正是,不知这位公子有何事?”鉴于张三仪表堂堂,一副正派模样,林书古回答起来也是颇为客气,如果换做马守业那个大马脸来问,林书古都不屑于开口回答。  以貌取人?  抱歉,大朙就是一个看脸的时代,长的太丑,能力再出众也不能当官。  “想借贵阁,刻制一些东西。”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因为前面马守业已经给张三科普过,眼前这个老头儿,就是古斋阁的秀才老板,所以为了避免自己直接被拒绝,张三选取了比较委婉的说法。  “公子想刻书?那公子可有功名?小老儿我的刻书坊有个规矩,就是不给不会读书之人刻书。”  林书古也没白费马守业的提醒,开口第二句话,就问张三有没有功名,毕竟在他看来,只有读书人才有资格和他平等交流。  “功名?”  听到这两个字,张三装作不屑的呲笑一声,一副爸爸看不上朝廷的傲慢姿态:“我读圣贤是为天下黎民苍生,不是为了在泥潭中经营苟且。”  在来古斋阁的路上,张三就一直在想,该怎么对付林书古这个,只认功名的老秀才。  经过一路的思考,最后张三想到的方法就是,用不屑功名来破局。  因为不管在任何一个朝代,位极人臣者固然令人羡慕,但官场失利文场出名的诗人,则更令读书人推崇。  毕竟谁还没个失利的时候,特别是对于林书古这种,一辈子都没考上举人的老秀才而言,那种才华横溢但是官场失利的诗人,就更令他有认同感了。  而事实也不出张三所料,林老秀才一听这句‘我不考功名,只是因为我不想同流合污’的论调,顿时就生出了无数的认同感。  也觉得他考不上功名,也是因为他潜意识里,不想和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所致。  “不知公子高姓大名。”心中突然涌现的强烈认同感,让林书古一时间有了结交张三的心思。  “姓张,名三。”张三一字一句的答道。  哈?  张三过于接地气的名字,瞬间让林书古那刚升起点的结交欲,顿时跌的丝毫不剩,甚至还升起一种,张三是在拿自己寻开心,必须要报复一下的心态。,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大俗即大雅,张公子好名字。”林书古挂着丝毫没有温度的笑容,装模作样的询问道:“只可惜老夫从未读到过张公子的大作,不知今天能否有幸开开眼呢?”  看着林书古皮笑肉不笑的脸庞,张三也跟着冷笑起来:  你看你这老头儿,非要让我装个逼。  我不装那是不是挺不合适的。  “既然林老先生愿意赏下耳音的话,我就献一下丑。”说着张三看向四周,看看有什么比较适合抄诗词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