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15 我便与你定下这三年之约(1/3)

作者:老坛里面没有酸菜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反季节蔬菜。  一个听着多么现代化的词汇,但实际上在历朝历代,这种东西都是存在的。  不管是添柴烧火,搞温室种植,还是窖藏果蔬,等冬天食用,亦或是干脆点,直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南蔬北运。  京城反季节果蔬,在一代代先民的努力下,已经变成了非常成熟产业。  只不过受限于生产成本,这些果蔬只能供王公贵族享用。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扯淡,古人顺应天时循环,不会吃这些反季节的玩意。  你说的没错,但那是东汉的说法。  等到了大朙,反季节果蔬早就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高端的享受。  据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记载:“京师隆冬有黄芽菜、韭黄,盖富室地窖火炕中所成”。  没错,在穷人们只能哼哧哼哧的吃肉类,为一年到头,终于能在过年这天吃顿肉,而感到高兴的时候。  贵族们却在比谁家能吃的更素雅,更新鲜。  ~~~  “乖徒儿。”  “你相信吗?”  “为师总有一天,要让全大朙的百姓,都能在一年四季,随时随地吃到新鲜的果蔬。”  站在海清县最大的集市里,三爷攥着手中的韭黄,对小樱眼神认真的感慨道。  “师父说什么,小樱都相信。”  “噗呲!”  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在同一时间出现。  其中小樱这边,自然是无条件的相信师父。  而在卖韭黄的小贩这边,则是发出了不屑的嗤笑。  “这位小掌柜,莫非是觉得我在说大话?”  如果是去年,海清县还不会出现这种,卖反季节果蔬的小贩。  但是在今年,在‘海京水泥路’贯通之后,凭借着水泥路的便利,很多京城小贩,也愿意来海清县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三爷这种,海清县的狗大户。  “这位公子。”  “如果您知道这韭黄是怎么种植出来的,您就不会说这种大话了。”  京城来的小贩,当然是不认识三爷的,哪怕他用过纸钞,也不会把上面的头像,和眼前的三爷联系起来,因为在这些人的固有观念中,大老爷是不会上街买菜的。  “怎么种?”  “不就是整个二层的小屋,上面种蔬菜,下面烧火保温吗?”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三爷一边挑着韭黄往竹楼里装,一边笑着瞥了小贩一眼。  “既然公子您知道的这么详细,那您也应该明白,这些东西只有您这种富家公子,才能享受的起。”  小贩奇怪的看着三爷,愈发搞不懂,这人为什么能说出那种大话。  “对,照你们这么搞,这蔬菜确实只有富家贵族,才能享受的起。”  “但我也从未说过,我要按你们的方法来啊。”  三爷把挑好的韭黄递给小贩,让他称斤算钱,自己则是起身,用哈气融化了空中的一片飞雪。  “您莫非有什么新的方法?”小贩接过韭黄,好奇的看向三爷。  “大棚种植。”三爷搓搓手,给出自己的答案。  “大棚种植?”  小贩摇摇头:“公子,您这个词什么意思,我完全听不懂。”  “听不懂就对了。”  三爷笑了笑,没多做解释,而是对小贩提出了一个赌约:“这位小掌柜,不如这样吧,你我之间打个小赌,就赌三年之内,京城地界会不会出现,便宜的新鲜果蔬。”  三年时间,足够三爷打下一定的工业基础,弄出塑料大棚了,毕竟他又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直接拿着水文图,开着快艇冲浪。  背靠这么大一个系统,三爷还整不出点好活儿的话,那也水平太次了。  “三年之约?”  “好啊!”  “既然公子想赌,那小人便和公子打这个赌。”  大朙的生活是很慢节奏的,很多人从事一个职业,一辈子都是这个职业,所以这个卖蔬菜的小贩,也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年年都会来海清卖菜。  和三爷定下赌约的话,那三年之后,必定还能见到。  至于筹码,两人不过随口一说,何须筹码,小贩只需要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