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91 廉洁高效狂三党(1/3)

作者:老坛里面没有酸菜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郝画儒只在海清县待了一夜,次日就离开县城,北上前往了京师。  但就是这短短的一日海清县之旅,却让郝画儒彻底刷新了自己的认知,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欧洲国家对于世界的新发现,在三爷面前被击了个粉碎。  甚至连他送给大朙皇帝的泰西玻璃,也是在三爷的主动退让下,才能拿出来送给皇帝当礼物。  至于他原来准备的那些,用来给大朙人开眼的东西,现在也只能当成一般小礼物,配套送给弘德皇帝了。  反而是他自己,带走了三爷绘制的新世界地图,打算临摹下来,高价卖给自己的欧洲同胞。  毕竟,黄金是不分国界的,对郝画儒来说,赚谁的黄金都一样。  和朝鲜世子李岳伦不一样,郝画儒是在广州市舶司入的关,所以三爷这个海清市舶司提举,是没义务送他进京的。  于是三爷只是派了,两个要进京公干的狂三党小弟,顺路和他一起前往了京师。  出了海清县北门,郝画儒一眼看到的就是,比县城内,还要热闹许多的难民营地。  看着那一片片人员众多,帐篷陈旧,但是规划合理,干净整洁的难民营地,郝画儒一脸好奇的,朝身边的狂三党小弟问道:  “两位小哥,这些住城外的都是什么人?我怎么没在大朙的其他县城外见到过?”  “这些人?这些人都是三爷收留的难民。”  每次看到城外蒸蒸日上的难民营地,狂三党成员们就会愈发坚信,三爷所说的,要让每个人都过上富足生活的承诺,是三爷要真正兑现的承诺,而不是其他大朙官员口中的那种漂亮废话。  特别是一些,本就来自难民的狂三党成员,每次回到家中,看着自己愈发鼓胀的钱包,看着自己愈发丰盛的晚宴,就愈发对三爷崇拜到无以复加。  虽然从外表是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但是这群人的内心,已经完全变成了三爷的形状。  在他们心中,什么皇帝也好,什么佛祖也罢,跟三爷比起来,都是狗屎。  就比如这两位,跟着郝画儒的狂三党小弟,虽然看起来笑眯眯的,十分好说话的样子,但只要郝画儒敢表现出对三爷的攻击倾向,那郝画儒就只能提前去找他的主聊天了。  “这么多人,全都是张知县收留的?”  “那张知县还真是说到做到啊!”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天主教会,不管背地里如何敛财,如何卖赎罪券,表面上该作的秀,那还是要做到位的,其中收留无家可归者,就是教会常见的作秀手段。  但再怎么收留,一个教堂收留个几十,上百人就顶天了,像三爷这般一下收留十万人,是郝画儒想都不敢想的,毕竟他们那边的大型城市,也就才十万来市民。  所以看着这一望无际的难民营地,郝画儒不由就想起《狂三党章》开篇第二句话:一定要让所有成员,都可以吃饱穿暖。  什么?你问开篇第一句是什么?  第一句是空行,只有正式入党的成员,才可以由接受他入党的人,在上面手写一句:一切为了三爷。  当然像大黑给郝画儒的这本上,开篇第一行写的就是:一切为了师父。  但,大同小异嘛。  聊完了三爷对十万难民的收容,重新树立了对三爷的认知之后,郝画儒在两位狂三党小弟的带领下,走上了海清县目前的重点工程,已经快要完工的‘海京水泥路’。  这一条来回双车道,宽度在七米的水泥路面,虽然和后世的八车道柏油高速路没法比,但也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道路了。  看着脚下坚实,平坦,笔直向前的灰色路面,郝画儒瞬间就愣住了:这是什么啊?这也是路吗?  在一个土路遍地,最好就是石板路的时代,突然看到一条平整的水泥马路,也不怨郝画儒一时间理解不了。  从驴车上下来,重重的在水泥路上跳了两下,又用脚蹭了蹭地面,最后趴在地上用手摸了摸之后,郝画儒一脸懵逼的朝身边两人问道:“两位小哥,这是什么材料的路,怎么做到这么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