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84 港城少爷(1/2)

作者:风雨如初
宽阔的水泥路上偶尔有几辆货车驶过,还有通往市里省里的班车,这条国道比316国道的车流量要小很多。

道路两旁是护道树,树底下的水沟后面是成片成片的稻田,再往后便是连绵的山脉。也不高,就一两百米的样子。

路上李文冬接到老王的电话,说昨晚那三个外乡人又来找他了,要谈什么入伙的事情。

入个几吧!他告诉老王,自己正在去往良古乡派出所的路上,有事可以到这边来谈,最好是尽快打的过来,这边可能有些麻烦。

老王的手机是上午帮他买的二手的诺基亚,昨天晚上发生那个情况,李文冬觉得给管家买手机很有必要。

听到有麻烦可把老王吓坏了,他表示一个小时之内一定把三人带到他眼前。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管家嘛!李文冬满意的嗯了两声,嘱咐他去菜市场买些帽子啊围巾啊口罩啊什么的,别看东西小用的地方多。

老王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即答应说定会给三人“改头换面”,让他们的妈见了都认不出来!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你只要提到一个词他就能猜到你心里面的意思。

“这个老王,呵呵。”李文冬摇了摇头挂上电话,陆学宇见他面带笑容便试探地问道:“去良古乡心里不踏实吧?喊了朋友是吗?注意把握好分寸。”

李文冬心里暖洋洋的,陆学宇的意思他懂,这是在关心他呢!告诉他这不是他的事,千万不要把事情往身上揽,搞大了对他影响不好。

“放心吧领导,我心里有数。”

朱子洋坐在副驾驶,他侧着身子道:“都不要紧张,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先收钱后开票嘛!你们看,发票我都带来了。”

哪是什么发票,就是手写的红联“货运罚款收据”,不过这年代都用这个,司机们都认。

收好发票,朱子洋又对老钟道:“这个事过后大家都别往外说,还有就是,都给我带上记性,我不管你们有多大的本事能拿多少钱,但千万别让人家抓到把柄,时代不一样了,以后这个事最好别干。”

老钟说这事肯定有人在背后使坏,故意设局请人入瓮,要不然哪有那么巧。朱子洋闭着眼睛休息:“再说吧。”

……

与此同时,j县与y市交界处的长江分支清河下游,316国道往右一百米的位置,那里荒草连绵人头攒动。

岸上一块足有几十亩的平地上零零散散堆了些干沙、湿沙、粗沙和细沙,几辆豪华越野车停在工棚前,那里有一辆巨大的吊车正在晃动铁臂进行打捞作业。

锈迹斑斑的捞沙船停在岸边,无所事事的工人们站在警戒线外抱着膀子看热闹,宽阔平整的清河水面上铁皮船马达轰鸣,数十条小木船旋转游曳。船头人声鼎沸,一张张大网洒向水面沒入十米多深的河底。

这本是y市的良田示范基地,地势平坦靠近河边取水又方便,村民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在此耕种,一千个年头那是绝对过了的。

这里,八月份的时候被来自港城的商人承包下来,确切地说承包的是这段河流区域,侵占的农田不过是为了交通便利而已。

老百姓意见大了嚷嚷着不让施工,可架不住港商的金钱攻势啊!

不怪老百姓见钱眼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如潮水般向农村袭来,小农意识逐渐被金钱至上所代替,就连那刚读书的娃娃都知道有钱便是爷的歪理!

只要出的起价钱,别说赖以生存的农田了,就算是宅基地和祖坟山都能卖。为啥啊?因为老百姓穷怕了呗!

再说了,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老小呆在家里,怎么弄啊对不对?地里的农田要么租出去要么种个一季,土壤不好或者灌不到水的直接放那荒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