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皇兄曾就之后可能会发生过的一切都做过复盘,心中感慨不已,想来老夫子早已看穿一切,这些话便是在提醒他,只是他不得不继续坚持下去,而坚持下去必须说服儒家学宫,至少学宫不能成为这一盘大棋的阻碍。>
刘峥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日里整日停留在甄亲王府,两人除了为大庆未来的几十年谋划外,最主要的唯独一点,便是在筹谋如何才能获得学宫的支持,刘峥曾告诫他,面对儒家的两位老夫子,不要心存侥幸,唯一能做的只有以诚相待,据实相告。>
董老夫子不再看刘勉,转头笑望向三人。>
“你们三人说起来多少也算跟我儒家一脉有些关系,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皇帝日理万机,国家大事很多也会与你们商议,身为臣子,当以家国为念,想要躺在功劳薄上享福,枉顾黎民百姓的死活,就不怕天谴吗?赵沐云,你说是不是?”>
胡轻云想说些什么,被老夫子伸手制止,许是确实渴了,拿过一旁已凉的茶一口饮尽。>
“先让我把话说完,人老了,容易记不住事,说的不对的地方,你们也先听着。”>
赵沐云年轻时也曾在南昕学宫求学,只是后来仕途不顺,阴差阳错下拜入了九方山才渐渐出人头地。面对董老夫子的点名,冷汗直流,头低的不能再低。儒家学宫在大陆各国都设有学堂,虽然都是以学宫为名,但儒家学宫千年来唯一的受到世人承认的学宫大祭酒便是眼前的董老夫子。>
“书上的东西终究只是教些粗糙道理,人生百家,各有苦难,读书人终归是多识了几个字,身处高位,应看的更远,一时得失实在不足挂齿,诸位总不会想在后世史书之上留下千古骂名吧?”>
“我言尽于此,你们谁有意见的,可以后面来学宫找我,今天我想跟你们的皇帝陛下叙叙旧,都先下去吧。”>
老夫子根本就不给三人说话的机会,挥袖间,三人便站在了麒麟大街之上,互看一眼,后怕之外,都不由对他们的皇帝有些担心。>
董夫子将三人转移出去,灵气运转的一瞬间,孙正远所在大袖里的手紧了一紧,随即失笑出声,他才什么境界,屋里那位老人又是什么境界,真要发生了他最不愿看到的那种结果,他还能如何?唯死而已。>
孙正远轻轻跃下龙舟,脚踏莲叶而去,龙舟有他无他没有任何区别,与其在这里碍眼,不如走的远一点,就算老夫子知道了那个结果,为了大庆,应该也不会直接出手的。>
听见孙正远踏波而行的声音,老人微微一笑,伸出一指弹了弹青白二色的茶碗,茶碗发出清脆的声音,煞是好听,一道无形的光幕笼罩了整个龙舟。>
“刘勉,大庆边境四面楚歌,你究竟意欲何为?”>
刘勉跪倒在地,双手抵头,一拜在地,连续三叩,起身直视老夫子。>
“我与皇兄从未想过欺瞒先生,先生想必也早就知晓我的身份,还让我一直主政,在此,学生谢过先生的宽容。”刘勉再度拜首。>
“政事一道上,我相去皇兄甚远,大庆承平百年,全是皇兄呕心沥血的功劳,我不想皇兄的付出全数付诸东流,乘着现在大庆还有些家底,便想邀世人豪赌一场,赌赢了大陆一统,便是千秋太平,再无纷争!”>
老夫子微笑看着眼前的刘勉,刘家子弟就数刘峥、刘勉最有雄心壮志,百年前学宫里不是没有人支持刘勉登上大宝的,最终老夫子还是决定了选择刘峥,刘峥也不负所望,为大庆赢得了百年的喘息之机,这一点刘勉做不到。>
刘峥志比天高,若不是受限于天命,老夫子都要忍不住为其逆天改命,至于两兄弟之间的偷天换日,他也早就知晓,却没有料到两人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