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六章节:详述东林党争事,天下文官(2/3)

作者:飞翔的鹰耿彪
商品经济和工场手工业更加发展。在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商人、作坊主、手工匠以及其他城市平民,开始形成为一支新的社会力量,给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带来了新的影响。东林党就有不少人是中小地主兼营工商的。他们有的人突破了传统的农为国本的经济思想,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新观点。如赵楠星说:"士农工商,生人之本业。"李应升反对关卡重重、商税繁多,要求执政者"爱商恤民,上不妨工而下利于途(指贩运)"。可是从万历二十四年起,神宗派宦官到各地采矿和征税。神宗一开始派出矿监、税使,东林党人就表示反对。山西巡抚魏允贞在万历二十五年上疏指出:宦官出领矿、税,为民祸害。魏允贞因此受到神宗的切责。万历二十七年,大学士叶向高上疏要求罢撤矿监、税使。同年,吏部侍郎冯琦上奏说:这些矿监、税使不但使贫者断绝生计,富人也蒙受其害,这样下去,势必激起大乱。李三才反对矿监、税使的言行,在当时影响最大。他于万历二十七年就任凤阳巡抚。在凤阳巡抚管辖的地区内,有好几个矿监、税使,残害百姓。李三才于万历二十八年五月上疏万历帝,揭露万历帝派遣税使、矿监这一弊政的要害。李三才任职凤阳巡抚期间,曾经严惩太监陈增的爪牙,罪大的则加以捕杀,打击了陈增的气焰。他还奏劾陈增的重要帮凶程守训贪赃数十万银两等罪,使程及其同伙被捕解京,终于伏法,远近大快。史书上说,李三才"以折税监得民心"。两淮地区发生灾荒时,他经报请朝廷获准,对灾民加以赈济,还免除了应纳的"马价"(一种苛税的名目),因此李三才的言行赢得了民心和朝野正直人士的赞扬,声望日隆,有可能被推举进入内阁。齐、楚、浙党一派官员生怕李三才入阁会对自己不利,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连连上疏攻击李三才奸诈贪横。顾宪成等东林党人则驳斥这些谰言,于是双方又发生了一场笔墨官司。由于一再受到攻讦,万历三十九年初三月,李三才不得已自动辞职。这就是当时喧闹得不可开交的李三才入阁事件。

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死去,朝廷宣布撤掉一切矿监、税使,过去因反对矿监、税使而被处分的官员也酌量起用。至此,反对矿、税之弊的斗争以取得一定程度的胜利而告一段落。由于东林党人开放言路指责朝政,触动熹宗时专权的大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的基础上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大案的档案资料,打击东林党,同时造编《东林点将录》等文件上报朝廷,天启五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次年,东林书院被拆毁。东林党人也遭到打击,杨涟、左光斗等许多著名的东林党人都遭到杀害。当时,以“萨英”、顾宪成、为主的一大批东林党人修复了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并与高攀龙等人在书院讲学谈政,“讲习之余,往往讽斥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形成了广泛社会影响。“三吴士绅”、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势力、闽越、黔贵、湘赣、江浙等江南各地方实力派,一时之间都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党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与东林党政见不合的是内阁大臣王锡爵、沈一贯、大内总管魏忠贤与之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三十多年之久。当时“萨英”本人与内阁大臣王锡爵、沈一贯、大内总管魏忠贤(自称九千岁)不和,几个人政见不一,势同水火。

明末党争始于所谓"争国本"。"国本",指皇帝的继承人。国本之争,是围绕于朱常洛为皇帝继承人的问题而展开的。

明神宗的皇后多年不育,皇长子朱常洛(后来的光宗)是妃子王氏生的。万历十四年,朱常洛五岁时,神宗的宠妃郑氏生下皇三子朱常洵。按照封建礼制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应当立朱常洛为太子。但是神宗宠爱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我都元婴期了你跟我说开学宁尘许舒颜 巅峰枪神 腹黑儿子爱撩娘 重生之老公要趁早培养 宠妾 原神:护万家灯火,守璃月平安 神医狂妃,废材三小姐 踏道之巅 悠然重生 全球缉捕:邪魅帝少PK逆天狂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