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一章 大江来从万山中(2/3)

作者:何常在
知县将真定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做了几件让百姓拍手称快之事,本相在京中就听到了夏知县的官声,当真不错。真定离京城六百余里,七品知县可以名扬六百里,夏知县可谓是天下知县楷模。”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向利背义乎!”夏祥引用了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段话回应候平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人臣的本分。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下官代天子牧民,自当殚精竭虑,一心为国为民。所谓名扬六百里,不过是虚名罢了。真定之所以有今日之治,托皇上之福,得候相公之助,又有崔府尊教导有方……” 夏祥一番话,滴水不漏,还抬高了候平磐和崔象,让候平磐和崔象都无话可说。 候平磐过去之后,后面还有几辆马车,其中一辆停下之后,有几人从车上跳下,其中一人来到夏祥面前,叉手一礼:“夏兄,数月不见,甚是想念。万万没想到,你我几人再次重逢,竟是在真定。” 夏祥喜出望外,顾不上还礼,一把抱住对方肩膀:“沈兄别来无恙?你怎么来了?” 正是沈包。 沈包眼眶微有湿润:“皇上南巡,特意让我随行,既能伴随皇上左右,又能见到夏兄,如此两全其美之事,我怎能不来?” “夏兄,滕某有礼了。”滕正元从沈包身后闪出,朝夏祥施一礼,“你在真定官声颇好,滕某以前对你有些偏见,特向你赔罪。” 夏祥忙还了一礼:“滕兄不必如此,身为言官,理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夏兄的风头一时无两,张某自叹不如。”张厚从沈包身后站了出来,他阴阳怪气地笑道,“张某在热河任上,无功无过,和夏兄在真定的作为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张兄过谦了,热河之地不比真定,一者地处偏远,二者又是要塞之地,从大局来说,热河安定就是大治。”夏祥虽听出了张厚话里话外的不满和嘲讽,却还是想安慰张厚几句。 张厚却并不领情,讥笑一声:“夏兄真以为张某是羡慕你?哈哈,张某只是想告诉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也不知道你的书都读哪里去了?才是知县就如此沽名钓誉,若是当了知府当了尚书,岂不是要载誉天下无人可及了?” “张兄这么说就没意思了,夏兄在真定的所作所为哪一点是为了名声?为百姓谋福被你说成沽名钓誉,你这是嫉贤妒能!”沈包很是不满张厚的冷嘲热讽。 张厚哼了一声,转身就走:“张某嫉贤妒能?沈兄你太自以为是了,夏县尊真以为他是一个清官好官是贤是能,日后有大好前程?哈哈,走着瞧,说不定很快夏县尊就成了布衣之身。到时还得张某出面求情,才能保住性命。” 夏祥冲张厚的背影一拱手,淡然一笑:“张兄走好,真定城道路平坦,不过桥多台阶多,小心摔倒。” 沈包气呼呼地说道:“张厚怎会变成如此模样?” 滕正元倒是神情淡淡,说道:“张厚之辈,古来有之,不足为奇。他是嫉贤妒能也罢,是鼠肚鸡肠也罢,都并无不同。夏兄也不必在意,只管问心无愧即可。对了,宋侍郎和李中丞本来也一路随行,前日奉命前往邢州,不在真定停留。想必此时已经到了邢州恭候皇上了。” 宋侍郎和李先生先一步到了邢州,应是受皇上之托有事要办,夏祥点头一笑,心中并不在意张厚的态度,却是隐隐担心,方才张厚之话,似乎透露了一些什么。虽说他也怀疑星王并不会就此善罢干休,却不知道星王的下一步棋到底落在了哪里。 到了府衙,皇上在正堂接受了众人的朝拜。本来崔象有意在府衙扩建一个行宫,得到了回复是不必兴师动众。 夏祥品轶不高,离得远,却也看清了皇上的气色确实好了许多,不过脸上还是稍有疲惫之色。相比之后,候平磐气色如常,星王神采奕奕,庆王、云王和见王更是不用说,年轻气盛,正值当年。就连景王也比皇上气色好上不少。 夏祥的旁边就是金甲和叶木平。 金甲悄悄一拉夏祥衣袖,小声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