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五章 机智多变少年郎(2/4)

作者:何常在
定,最后视线在夏祥低垂的双眼上停留了片刻,莞尔一笑。 还是曹殊隽最先沉不住气,他和曹姝璃并排而坐,坐在夏祥对面。 “夏郎君……”曹殊隽几次朝夏祥使眼色,夏祥视而不见,他情急之下只好低低的声音开口相求,“爹爹学识渊博,今日相见,正好可以向他当面讨教一二,切莫错失良机。” 曹姝璃也觉得再如此下去也是尴尬,轻笑一声:“夏郎君,你可知今年的知贡举是谁?” 知贡举就是省试的主考官,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一般以朝廷名望大臣担任。司马饰担任知贡举之时,力推提倡平实文风,反对太学体,因此连车、连易兄弟才得以脱颖而出,由此影响了大夏的文风一改先朝的华而不实,从而转向朴实平易。 知贡举的喜好决定了考子能否高中,就算你妙笔生花,是不世之才,但文风不符合知贡举的喜好,也是枉然。唐朝之时有无数灿若群星的著名诗人,其实在当时因没有考中进士,一生郁郁不得志,甚至穷困潦倒者也大有人在。留给后世的璀璨诗篇,不过是生活的困难带来的副产品罢了。 大夏的知贡举不是固定的,而是采取临时差遣,年年不同,不常任。夏祥进京赶考,若是不知今年的知贡举是何许人也,他就太不应该了。 “今年知贡举是翰林学士杨砥。”夏祥不知曹姝璃为何有此一问,便道,“杨学士曾高中状元,文风清雅脱俗。” “夏郎君对杨学士所知多少?”曹用果睁开微眯的双眼,饶有兴趣地问道,“你的文风可入得了他的法眼?” 杨砥刚中状元不久,爹爹便不幸去世,他悲痛欲绝,竟数日水米不进。后以奉禄不足以养母为由,闲居不仕,直至官府催促才赴任。不久,又因母病辞官。 皇上有一次召杨砥晋见,问他何年及第,杨砥默而不答。后皇上才知杨曾为状元,后悔所问。从此,皇上对他不以状元自傲的品德,极为敬重。 “所知不多。”夏祥如实相告,他初出灵寿,刚入京城,哪里知道杨砥为人如何。 “杨砥为文崇尚繁琐,无一定师法,起草诏令时迂腐古怪,常被人哂笑,他也不以为意。”曹用果淡然一笑,“以我看,你和杨砥无论文风还是为人,差异甚大,若想被他录取,恐怕不易。” 先声夺人?不让他开口为夏殊隽求情?夏祥心中一惊,曹用果方才沉默半响,一开口就是要在他最为在意的事情上出手,到底意欲何为?不对,引出知贡举杨砥的话题最先是由曹姝璃而起……这么一想,夏祥又朝曹姝璃望去。 曹姝璃端坐不动,端庄而优雅,大家闺秀风范一览无余,双目低垂,矜持而含蓄,不再多看夏祥一眼。 夏祥心中暗觉好笑,想了一想,说道:“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破,万里无云万里天……若杨学士是天上明月,我便是地上千江。” 此话一出,曹用果微微动容。倒不是他被夏祥一语震惊,而是夏祥的回答既巧妙又应景,正好借用自家影壁上的对联。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是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第一句,月如佛性,千江就是众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就能映月;人不分高低,有人便有佛性。佛性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第二句,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都无云,那么,万里天上便都是青天。云在或不在,青天依然是青天,不因云的在或不在而有丝毫改变。看不到青天,是因为心中有云。一旦心中无云,则是万里青天。 同理,杨砥师无定法,在文风上随心所欲应机而变,夏祥却不管杨砥是上弦月下弦月还是满月,他只当地上千江便可,任凭月圆月缺月升月落,千江有水,便千江映月。 此子不但气度非凡,还聪慧无比,颇有慧根,曹用果微微点头:“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都是变通之法,夏郎君,若是殊隽有你一半悟性,他也不至于时至今日依然一事无成。” “我哪里一事无成了?爹爹,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知,诸子百家,无所不晓,比起那些死读书的书呆子强了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