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七十一章 盐铁官营才能立国(2/3)

作者:罱暮
产这五种盐,紧挨凌州甚至还有个以盐为名专门产盐的盐州。

盐的地位至关重要,通俗点讲,哪个国家盐多,就证明这个国家富强。产盐最优的凌州盐州,成为了萧越推翻前朝建立南昭的聚宝盆。

北边定州一带被西昭控制,后昭若想得盐,只能从柔然绕道北燕进口。

然而……十次进口有六七次都被西昭扣截。

重光帝盐业官营不可谓不深谋远虑,一举阻死后昭的盐路。

此后数年,后昭深受缺盐的困扰,盐价一度高到五十文钱一斤。

(一文钱作一块钱计)

提出盐铁官营、酒类专营的是关乾棣。关乾棣认为工商业应该由朝廷控制,这样既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又可以抑制富商大贾兼并掠夺,有利于“使民务本,不营于末”,有利于“建本抑末”。官营工商业为西昭奠立了坚实的财政经济基础,让西昭迅速立国。

粮食紧缺让西昭另一项政策迅速确定下来,那就是未经许可,禁止酿酒。户部副部长后来的户部部长景光严厉执行此项决定长达十年,故此西昭的酒馆酒肆寥寥无几,地下酿酒好比暗中贩盐,那是掉脑袋的生意。

在西昭,贩私盐一经发现,必须上报重光帝,组织者枭首示众,从案者全部充军。

关乾棣初次提出官营工商业,重光帝有些犹豫迟疑。见圣上迟疑,关乾棣斩钉截铁道,“陛下怕与民争利,造成百姓疾苦,然而发展工商业才能让民盈利。”

这番话坚定了重光帝的信心,官营工商业成了西昭一项长期政策。关乾棣也是靠此项提议留名史册,成了为西昭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

在最后一次商讨中,殿上一众儒生义愤填膺,坚决拒绝朝廷染指末流的官营工商业,捶胸顿足的说想当年,啊,武帝一朝,你爹那时候,大家畅所欲言,言论多么自由,氛围多么令人怀念。

儒生越说越痛心疾首,越说越声泪俱下。

萧钊之淡淡的道,朕能保证你们的言论自由,但你们言论自由之后的自由,朕不能保证。

说完露出危险的笑意。

儒生又道,陛下就不怕被后世审判吗。

萧钊之道,胜利者是不用被审判的。

这这这这这这这这这。

于是反对之声偃旗息鼓。

元恪十分自负,重光帝萧钊之倒让他每每提及便面有惜惜相惺之色。

萧碧落听他高度评价二世子的战时经济,蹙眉道,“不可久为之。”

元恪听她难得开口,饶有兴趣道你说说看。

萧碧落组织了下语言,缓缓道,官营工商业是针对地方豪强的一针灵药,依靠削弱他们赖以为生的贸易,来直接削弱他们的经济实力,短时间内积聚起朝廷财富。尤其是盐铁官营,更是防止了一部分人为了个人利益出卖国家,以物资敌,也让商贾们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的想法落空。

此举却也给农业、中小工商业和百姓带来不便与困难,特别是剥夺了地方诸侯和富商大贾的既得利益,必然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然而全面废除官营,带来的是豪强的重新崛起,土地兼并。

元恪赞许的点头,“我竟想不到,你对治国颇有心得。”

萧碧落默然。

这些其实都是萧越顺口说给她的。

昭武帝喜用酷吏,打击豪强,抑制商贾,惩治贵戚,但是酷吏的严刑峻法也使南昭遭受意想不到的灾难,社会不宁。陆修毅更是一柄利剑,所行之处豪强土崩瓦解,胆战心惊。

所以才会惨死。

或者说,打击过诸侯富商的都在这次清洗中惨死。

二世子能经得起那些势力的反扑吗。

三世子和地方势力妥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