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8章 游山(1/2)

作者:会元
纪浩和王思颖走在黑石山上山的石阶上!

微风拂来,凉风习习,但闻松涛阵阵,鸟语花香,令人不禁为之神清气爽,再也感觉不到一丝暑意!

这山上当真是避暑的佳地,怪不得有那么多文人雅士喜欢携酒邀伴来山中把酒言欢。

黑石山四周峰峦秀丽,松柏叠翠,林木幽深,空气清新,与繁华熙攘的登州城连接映衬,构成群山连翠,障城如画的靓丽风光。

黑石山除了是一处风景名胜,还是一处人文名胜。

早在隋唐时期,黑石山便深受文人墨客和佛家的青睐。

据说山上共有隋唐石窟造像五处,石佛一百多尊。更有历代文人墨客、善男信女的题刻、造像、碑碣共计百余处,遍布黑石山摩崖。

纪浩见一路上的山石阶旁,便不时有许多洞窟佛像,各种造型的都有,显然并不是刻于同一时期。

黑石山是佛教名山,但这里不光有佛像!

随着大宋以来的儒道释三教合流的趋势,再加上全真道在登莱地区发扬光大,这本是佛教名山的黑石山,有多了许多道家痕迹。

纪浩刚才在一处岩洞中,便看到了全真祖师纯阳真人吕洞宾的石雕坐像。

……

纪浩和王思颖沿着石梯,漫步拾阶而上,石梯两旁不时见到许多文人骚客的摩崖题词,隶楷行草,各式各样的都有!

山路转圜处,迎面是一块巨大的石壁,登山的道路在此分叉,一条向西,一条向东,各自通往山顶。

这面石壁上的名人摩崖石刻最多,纪浩也算是书法爱好者,行到这里,不禁驻足欣赏。

最显眼处刻着“渐入佳境”四个圆润古朴的大字,显然是说这黑石山到此处往上进入佳境的意思。

纪浩看了一下落款,这四个字竟是元丰年间苏轼所题!

说起苏东坡任登州知州,也算是一个千古佳话。

苏东坡虽然只实任登州知州五天,但是却在登州留下了他深深的印记。

登州的蓬莱阁、卧碑亭、宾日楼,望海亭等都留下了的苏东坡的墨迹,着实为登州的海山增色不少。

除了墨宝,更有《望海》、《海市诗》、《海上书怀》等诗文佳作。其中《海市诗》更是把“蓬莱海市”描绘的仙气回荡,声势浩大,是一片流传千古的诗歌,这也让蓬莱海市和蓬莱阁都因之增色,从而名扬四海。

除了这些诗书墨宝,苏东坡虽然只是在任五天,但也为登州干过两件大事,他连上《乞罢登莱榷盐状》、《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两个奏折,为解决当时的登州解决了这两个大弊政。

为此,登州百姓在蓬莱阁附近为他修建了苏公祠,时时纪念。

“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赖有公来官五日,三山万古重蓬莱”,把苏东坡这位对蓬莱的影响刻画得淋漓尽致。

……

纪浩欣赏完这些石刻,跟王思颖一起从“渐入佳境”的转圜处走东侧的一条山道继续登山。

这两条山道的风景显然是不一样,他打算回来时,从西侧那条山道下山。

纪浩和王思颖沿着石梯往上又走了约一百来级石阶,到达一个转圜处,然后再爬过一面石壁旁边的最后十几级台阶后,便是一处豁然开朗的宽阔之地。

一座建在黑石山山腰的恢宏的庙宇,便赫然出现在二人眼前,匾额上“广福寺”三个遒劲有力的金光大字。

那映在绿树丛中的殿宇,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参天古木,无不显示出寺院的古朴雅致。

广福寺位于黑石山山腰的这一处开阔平整之处,受地势所限占地规模虽不算大,但各间大殿都建得古朴厚重。

登莱地区如今全真道最为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