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章、热闹非凡的学堂(1/3)

作者:凋谢的提阿莫
“谋士学堂”由大汉皇家开设,历史并不算长,毕竟大多数谋士其实是出自于各大世家中,也只有他们才有那个财力和势力,能够培养得起初期只有消耗而无法“产出”的谋士。

谋士的要求可不只是单纯的精神力的增加,还有个人阅历、见识,都会成为修炼的基础,而这些对于年轻人而言,当然多半是来源于书籍,但在这个世界里,能够提供更多书籍的,自然是世家为主,至不济也得是郭嘉这种官僚家庭,更底层的普通家庭能够温饱就已经满足了。

也是因此,与出身高低贵贱各有不同的武将们不一样的是,谋士们的出身多半都不错,这一点不只是大汉,整个神州大地各国莫不如此,尤其是家中本就有谋士地,再出现谋士的概率就会大增,这也是因为虽然谋士是一个十分讲求天赋的修炼之道,但后期的培养、指导也同样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而这所有的一切限制条件,使得原本数目就不会多的谋士人数更少,但能够修炼有成地,基本都不会太差,甚至很容易就会成为各地方长官的座上宾,因为谋士的能力多变,而他们的头脑机敏、见识广博,处理事务自然比一般人更加容易,所以相对于武将,谋士在文武官场中都能够混得风生水起。

当然这种带着点儿“世袭”性质的传承方式,使得谋士的延续,总有一种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平天下谋士的情况特殊,就不多说,但以治国级而论,现在的大汉在这项的数量上,连早前衰弱如今慢慢恢复过来的西秦都不如,因为西秦的世家力量其实很薄弱,谋士的传承方式,是仿照着当初周朝的“稷下学宫”设立的咸阳学宫,效果在经历了这几百年的积累下来之后,已经显现出来了。

正因为如此,大汉受到刺激也依样画葫芦,在数十年前开设了这个“雒阳谋士学堂”,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已经与荆襄地区本地世家合推的有两三百年历史的“鹿门山书院”、“颍川书院”齐名,至于原本的太学下墉,虽然仍是天下闻名的学堂,但是论及战略意义,其实已经被谋士学堂比下去了。

别看现在学堂里这些学子们,个个都是名不见经传,但是对于谋士而言,这个年纪想要出名和出头,实在是太难了,谋士的真正黄金年龄,也是一般崭露头角的时候,是在三十而立之后,如当年的“开国三大平天下”,现在的王允等人,甚至就是号称最年轻治国级的东方朔,他也是三十以后才开始为人所知,只是谁也没想到他会那么快就突破到治国境。

所以在汉唐之争中,武将的比拼中可能会经常见到年轻的陌生面孔,但谋士的比拼中,却基本是熟面孔,以至于到了后面,大家互相就是看看彼此进步了多少,刺激着对方下次继续进步,比试的意义反倒没那么重了,毕竟这些治国级谋士们,不是那么简单的虚名、些许利益就能够打动他们令他们卖命地。

而现在增加了一个年轻谋士比拼的环节,这毫无疑问,对于两国年轻谋士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一方面人总归是好名地,而年轻人更是都有着争强好胜之心,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不比较一番,谁又能够服谁呢?

学堂的这些学子,实际上就是潜力股,他们有的或许会遭遇瓶颈,而后泯然众人矣,但也肯定会出现更多的齐家境、乃至治国境的谋士。

不过相比于整个大汉天下间的年轻谋士,雒阳谋士学堂中的天才,也不过是一少部分,旁的不说,就那“颍川书院”里,荀家、陈家几个百年老牌谋士世家,老中青三代都有亮眼的杰出者,而其它地方哪怕每个地方的不多,但是溪流汇聚起来,依然可成江海,大汉如此广袤的疆域里,年轻的谋士天才,只会超出想象得多。

不过天才与天才也是有区别的,雒阳谋士学堂这些,依然算是最好的那一部分,除了他们本身资质,也有他们过去这段时间接受的资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