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四章——铁血王国 22(1/3)

作者:清之落痕
在1959年春季到来之后,七年战争的下一个回合开始了,之前被暂时被打出战场的法国有一次登场了,新的部队再一次投入战场。这是腓特烈将要面对的东线战场。在西线,俄军再换了以为主帅之后,又开始蠢蠢欲动,从西面威胁普鲁士的腹地。在南面,则是腓特烈的老对头,在这之前,唯一打败过腓特烈的道恩元帅。

虽然在年初的时候,亨利亲王出奇兵,一把火把奥地利军队的粮草给烧了,但是道恩亲王很淡定,表示我们天朝地大物博,这么点东西我们还不看在眼里,依旧按兵不动,不给腓特烈一点可趁之机。在南面,普鲁士和奥地利陷入到了僵持状态,在那比耐心。

相较于南部战场,东西战场则要热闹的多。先说东线,俄国人给了普鲁士一记右勾拳。面对咄咄逼人的俄军,普鲁士东线主帅多纳将军承受不住俄军的压力,节节败退,这让腓特烈有点受不了了,什么情况,你这一退就停不下来了是吧,难道想要一直退到柏林城,然后再把柏林城送给俄国人?!既然你打不退,那行,这好说,我换个人不就行了,他让威德尔将军去接替了多纳将军东线指挥官的位置。一般来说,一个将军能坐到一方镇守大员的位置上,醒掌杀人权,醉卧美人膝,那是多么的豪气干云,意气风发,可是这次轮到威德尔将军的时候,估计他是一边叹着气一边上任的,很简单阿,腓特烈让他必须发起坚决的进攻,打退俄国人。这个命令本身无可厚非,军人嘛,抗战守土本来就是天职,可是你既然让我干这活,好歹得把人给我配全了把,对面的俄军有50000人,你让我打进攻战,就算不给我比对面多的兵力也就算了,好歹给我个相等的兵力,结果你就给我28000人是几个意思?!到底是让我进攻去了还是让我送死去了?!但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再加上这个威德尔将军没有赛德利兹将军那样的胆魄,不敢直接把腓特烈的命令给顶回去,于是,他就硬着头皮带着这28000人就开始进攻。事实证明,不是每个人都是腓特烈,都能以少胜多,而且大多数还是打的进攻战。面对优势俄军精心建立的坚固防线,威德尔将军碰的头破血流,于这次帕尔齐希战役中,战损八千,又给虚弱的普鲁士军队放了一次血。

虽然东线遭遇了一次惨败,但是西线却取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西线的费迪南亲王带着英普联军,在明登一役中,用弱势兵力,击败了法国的大军。在1759年的8月1日,费迪南率领54000人进攻围困明等的64000名法军,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用当时法军元帅孔塔德话说:“我亲眼目睹了我认为永远不可能发生了的事:一支孤立无援的步兵居然突破了按照战斗序列组成的三条骑兵战线,打得他们人仰马翻,然后予以歼灭。”

在这场战役中,联军仅仅用2600人的代价,消灭了10000余名法军,这也是法军最后一次严重威胁英国的汉诺威,自此之后,法军再没有严重威胁过英国的欧陆领土。明登战役的胜利,不但解除了法军对汉诺威和普鲁士的威胁,而且还向一直缺兵而且还多次大出血的腓特烈派去了12000人。

虽然西线暂时解除了威胁,但是东线的情况非常糟糕了,威德尔将军的失败,让东线的俄军没有了后顾之忧,完全可以大踏步的前进,既可以与奥地利军队会和,组成优势大军一路碾压过去,也可以趁虚而入,直捣黄龙,进攻柏林。无论出现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都是腓特烈绝对不能容忍出现的。可是就一个腓特烈,自己又不会分身术,没法即抵挡着道恩元帅的奥地利军队,还能同时打垮俄军。这两者之间只能选择一个,最终,腓特烈选择了俄军,可能是出于道恩将军比较谨慎,不会有太大的动作。

腓特烈留下他的弟弟继续镇守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来继续和奥地利军队耗着,自己则赶去普军东线前线。经过很大的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