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七章——俄国的蜕变 10(1/3)

作者:清之落痕
沙皇的诏书一下,效果很明显,在各省都召开了各自的贵族委员会,到了1858年底的时候,已经普遍建立起来了贵族委员会。在1858年2月的时候,之前成立的那个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也从背后走向了前台,摇身一变变成了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开始领导全国范围内的贵族委员会,负责改革的准备工作。但是,虽然换了一个名称,但是人还是那点人,既然还是以大地主为主,那么它就注定不可能能干出点什么事来,改革的工作仍然没有什么进展。虽然没干什么实事,但是最起码把废除农奴制这件事摆到台前来说了,而不只是在私下里商量了。因此,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当然,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人所处的社会阶层,各政治集团所处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决定着他们的想法。

首先,要说的,就是既得利益者,大贵族地主。大贵族地主只占贵族阶级的10%左右,注意,是只占贵族阶级而不是整个社会,整个贵族能有多少人啊。但是,就是这么点大贵族地主却占据了30%的农奴。这群人处于社会阶层的顶端,享受着高官厚禄和种种特权。作为既得利益最大的一群人,他们肯定希望农奴制千秋万代,直到永远才好呢,他们反对任何改革,因为任何改革都要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他们是封建农奴制最坚定的拥护者和有力的支柱。沙皇诏书的公布,引起了他们非常大的不满当时,大贵族地主在苏沃洛夫伯爵的领导之下,拟定了一个最保守的方案:全部土地都要仍然归地主所有;农民只有在完全服役的情况下可以无限期地使用自己的份地;保证地主对农民的支配权。他们是农奴制改革的最大障碍。

在大地主贵族之后,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虽然这些人对农奴制也持批评的态度,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属于农奴主阵营,他们在根本上是不愿意从根本上推翻农奴制的,只是希望用和平的手段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当然,肯定是有利于他们自己的改革。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改良,不要革命。他们中的代表卡维林说,借着改良道路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似乎就可以在500年内使俄国国内一直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繁荣下去。他们对沙皇的诏书则要欢迎的多,他们盛赞“开辟了新的历史纪元”,“是贵族崇高的自我牺牲的产物”。

但是这群人,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政治观点不同,所以对改革的意见就不完全一致,其结果就是提出的方案形形色色,数以百计。在这数百份意见中,有代表性的有两份,一个是特维尔省的翁可夫斯基,他的方案所代表的是黑土地带上那些希望把自己的经济转移到资本主义轨道上的地主的利益。这份方案提出,要完全废除农奴制,通过赎买的方式把土地分给农民,而且土地只能有农民本人来赎买,封建地租的赎金则由国家进行提供。另一份方案则是波尔塔瓦省的波津提出的,只是要求把宅园地分给农民,而全部土地还是归地主所有。虽然他们的方案各异,但是他们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在这些统治阶级之下,就是广大的、被统治的农奴阶级。农民和代表农民利益的革命主义者,他们对于沙皇诏书的反应则要激烈的多,不是提方案,靠嘴喊,而是直接上手了,他们用暴动作为沙皇诏书和改革准备工作的回答。而且这帮人不单单只会动手,还会用笔杆子,他们以《钟声》和《现代人》为阵地,开始向沙皇和地主开炮,抨击他们改革的欺骗性和掠夺性,抨击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十分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要求立即废除地主和国家对人身和土地所享有的一切农奴制特权,将土地无偿地分给农民。

农民运动的高涨,以及革命主义者的行动,给俄国的统治阶级造成了非常大的恐慌,但是面对着棘手的局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作出让步。在1858年10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