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87章 故宫风水(2/2)

作者:谭红夫
灾难的边缘。有灾难降临就降临吧。我不怕,也没有必要怕。

随后,我们在附近吃了早餐,再去游览故宫。

走进了故宫,我发现,先人对着风水学,真是运用到了至高境界,把阴阳结构,五行八卦也运用得很细微。把宇宙、天地、山川和建筑融为一体。

而故宫的风水设计,却是经历了元朝和明朝两个历史的设计和改变。最初是元朝建立时,由当时伟大的水力学家郭守敬和他的老师刘秉忠设计的。

这两个人既精通天文、地利、也精通历算和水利,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精通易学。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之后,他问刘秉忠何处可以建都?刘秉忠说元上都建都国运祚短,燕京建都则国祚远。刘秉忠曾经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这就是元王朝由来。

元大都的整体设计:什刹海之水自北水关入城,先北上,复东折而南,总体入城走势由西北而东南,所确定连接通惠河的万宁桥处,正好是什剎海水域的东南方;从南水关入城的金水河,绕过皇城后,也是从皇城的东南方汇入通惠河,通惠河又是从大都城的东南方向流出。

刘秉忠在设计当中将这片水域的转折点,确定全城的中心点,并在旁边建立“中心台”一座标志。

以中心台为基点以八卦的方位定格“来龙”(水自西北流向东南)在转折处定格“去脉”(水自中心台而往西南)这样形成来龙长,去脉短而层层关锁。立极点和城池的轮廓确定之后,还必须确定出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风水上称之为“立向线”刘秉忠给元大都确定的中轴线是北面“稍偏向西”,南面“稍偏向东”。然后纵穿中心台的连线,确定以后历经元、明、清至今,沿用700多年而未变。今天的北京城的中轴线与元朝的中轴线是同一条线。所有这一切,来龙去脉,从整体到局部,乃至每一个相关环节,其设计和布局都无不严谨地遵循着风水学的原理,令人称叹!由此来看,之后的元大都之所以能够空前繁盛,实属必然。

不过,在明朝期间,对紫禁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建,其中最根本也就是最关键的改建,是将大都城的北城墙向南缩进了五华里,同时将大内皇城也相应南移。

这个改变让明北京城和元大都城相比,在风水上发生了改变,使城市的立即点即中心点发生了改变。

元大都城的立极点-------今银锭桥处,是依据什刹海水域的自然走势而确定的,从风水的角度看,这个立极点应该是最合理的。但是明北京城改变了这个最合理的立极点,将这个立极点改在了景山的位置上。景山原名“万岁山”,是明北京城改建时,用挖掘护城河和南海的泥土堆筑而成的。明朝为什么要放弃这个最合理的立极点位置,将其移至景山位置?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