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81章 识的樽杯(3/4)

作者:东风暗刻
猜,平息此事的差事多半又要落在自己的肩上。

以往有这般大事,按例会交由诸大臣讨论、商议对策,七嘴锤定音。

在李士勣的经验里,每逢此时,兵部会提交意见,赵国公长孙无忌可能会先有个见解,之后褚遂良会出班赞同,李道宗会视情形说话或是不说话。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在职时也会参与意见,等大致的眉目逐渐清晰之后,朝堂上会再有一番热闹,一些职责不相干的臣子也会出来附合。

但现在房玄龄不在了,换上了职位和品阶比房大人更高的尚书令,那么高峻的意见更重要。

只是这次高峻不会傻到自己去辽东,一定不会的,因而开场这个话,高峻竟然是说也不合适、不说也不合适,今天他八成会先听别人讲。

那么李士勣估计长孙大人会先讲,不过以长孙家与高府的关系,长孙无忌一定不会将尚书令抬到火上去烤。真是没办法,长孙大人似乎也不好开口。

李士勣想,长孙无忌只要开口,则有很大的可能会举荐到自己的头上来,那就正合我意。

谁知高峻仍然不急,太子也稳如泰山、也不问诸臣,一上来便问高峻,“不知高大人的意思,要如何应对此事?”

高峻这才说话,而李士勣竖起耳朵听他怎么安排,“殿下,此次松漠事件根本算不上什么骚乱,如果真到了不得不动用武力的时候,臣以为,只须英国公提精兵两千,便可马到成功!”

李士勣吓了一跳,两千!他这是先架好了火圈儿,好让我钻吧。两千!冰天雪地的,你姓高的怎么不去试试!

李士勣心里这样想,但嘴上却不能有异议,此时他指望着有哪位大臣站出来说一句“人有些少了。”

可是今天的朝堂上没有一个人说话。

高峻道,“不过在现今的季节中,这两千人臣也不想用。英国公说得不错,营州在此事中的主职,乃是维护外围、禁绝讹传与串联,不令别有用心之人推波助澜。因而以臣的意思,营州不必出动一兵一卒。”

太子、长孙大人、褚大人的脸上均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反倒是英国公李士勣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

暗道,“我今日算你狠了,算来算去也算不过你!此时先不要想着去营州露脸了,还是想想如何脱身吧。”

之前他不拿松漠都督府的军情当回事,可不包含高峻给出的前提。

尤其又这么多天过去了,松漠那边也许已然群情汹汹了,耍光杆子平乱,他平生只听过高峻在剑南道那一次。

长孙无忌问道,“高大人,不知你因何做出这样的判断?”

高峻道,英国公讲得不错,凡事皆有因!自贞观十八年,契丹部归入大唐、化身为松漠都督府之后,几年来与长安之间的往来、一直严格遵循着臣属的礼节和章法,没有半点逾越。而长安对该都督府也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原因出在哪里?

“再者,营州将松漠军情报上来……已经是四天前的事了,各位大人请想一想,四天时间对于一场一触即发的冲突意味着什么?”

有人道,“是呀,如若冲突已起,营州后续的军报,也许一天便要两三次了。张佥大人身为一州之都督,可不会如此迟钝。”

高峻道,“只能说,窟哥虽然在饶乐都督府北境陈兵五千,但他这些天一定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有人微微点头道,“尚书令的推断真是有理,有如飞身在饶乐都督府北部边境俯瞰一般明了!但窟哥为什么这样做呢?”

“他在观望,或是想表达什么不满,但绝没有到与长安撕破脸皮的地步!那么,我们如若轻率地派大军过去,便是首先摆出了敌对的姿态,岂不是要促使窟哥迈出错误的一步?”

“那要派什么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