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入京途中,路过扬州,特地拜会过贾公昌衡……”
贾种民闻言,却是楞了好一会,才讪讪的问道:“叔祖身体如何?”
“贾公身体康健,某拜会时,还专门提及贾兄,言贾氏一门如今多赖贾兄光耀门楣!”
贾种民这才露出笑容来。
他只是贾氏的支系,过去在族中属于姥姥不疼,爷爷不爱。
便是族中祭祖,也是坐小孩那桌的。
尤其是那位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叔祖贾昌衡,更是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如今,他贾种民崛起,有朝一日,自当衣锦还乡,去扬州耀武扬威一番,感受一下昔年苏秦的爽快!
不过,这种念头,只在贾种民心中一闪而过,他就笑着拉上了舒亶的臂膀:“信道兄,走走走……”
“吾已为兄长,在朝集院中选好了宅子!”
“且烦兄长暂居几日,等面圣拜授之后,再为兄长寻觅一处雅居!”
……
“张相公,太急了!”
“怎么能这样?”
“哪怕到任后,隔个一年或者十个月再请病呢……”
“现在好了,被人阴了吧!?”
赵煦摇着头,将保慈宫送来的一封都堂劄子放了下来。
这是都堂宰执们集议后,奏请两宫,请求推恩升已经出知真定府的前执政张璪官职,并循例加宫祠官的劄子。
而理由是——资政殿学士、判真定府臣璪,自承多病,乞朝廷推恩。
依故事,前执政告病,朝廷当礼遇之!
于是,宰执们非常贴心的给出了建议——臣等乞以资政殿学士、判真定府臣璪,为正议大夫,提举中太一宫。
两宫那边自然没有意见,就将这劄子送来赵煦这里,若赵煦也没有意见,就会用印后命学士院制诏颁布施行了。
赵煦会有意见吗?
当然没有了!
因为他对张璪的莽撞也很恼火!
于是,便对身边的冯景吩咐了一声:“派人将劄子送去学士院,命学士院制诏,循故事推恩罢!”
“诺!”冯景领命,接过劄子,躬身退下。
赵煦微微叹息一声。
在他看来,张璪是自作自受。
韩绛致仕后,他就忽然上书告病。
扯了一大堆有的没的,话里话外,却都是在说,元丰臣的时候,味道就变了。
因为宫祠官有一个特点——不任事!
这个特点在大宋很棒!
完全就是给异见者们量身定做的枷锁。
正所谓‘罢之则伤恩,养之则玩政’,而宫祠官刚好可以规避这些缺点。
有了宫祠官系统,朝廷就可以合理合法合情,而不失体面的,让一些重臣靠边站,将其慢慢边缘化。
你不是牛逼吗?
那就去侍奉三清道祖、五岳帝君吧!
自然,张璪既授宫祠官,那么其判真定府的职事自不能再履行了。
按照惯例,他在真定府的权力,将由通判接掌。
至于他本人?
好好养病吧!
运气好,过几个月或许能调到东南的富裕州去当寓公。
但在政治很显然。
除非出现奇迹,不然张璪的政治生涯算是完蛋了。
打发走冯景,石得一就出现在了赵煦身边,他低声禀报着:“大家,探事司刚来报,言是故御史中丞、枢密直学士舒亶,方才回京了……街道司的贾种民,亲自在州桥下将之接到了朝集院……”
“舒亶吗?”赵煦微微抿了一下嘴唇:“真巧!”
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