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六十章 入京的准备(2/2)

作者:天风黑月
济宫是帝国皇室的御用玄门宫观,设立之初,是由于太祖皇帝认为羽士应一心追求清净自然、超尘脱俗。  正所谓:“多孤处云居栖岩屋树,是则宜其修也,晨昏息心以去玄览,宵昼仰观俯察,以涤宿世之寃愆,措今生之善行……”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不过,在后世许多学者解读中,太祖此举大有深意,需知前朝大乾乃是外族入主中原,在宗教上崇尚同样为外来宗教的浮屠教,当时京师多有番僧。本朝起兵时号称“驱除鞑虏”,入主中原后自然要有别于前朝,具体在宗教信仰上,便是尊奉玄门。而建立普济宫与同一时期进行的驱逐京师番僧,便是在向天下释放再明确不过的信号。  而在普济宫建立不过几年后,太祖皇帝又诏旨其“专备大祀、宗庙、社稷、山川、圣贤、及各山陵供祀之用”,至此,普济宫全面负责皇家祭典仪式。  普济宫所主持的各方祀坛如“圜丘、方泽、祈谷、朝日、夕月、星宿、太庙、社稷、先农、圣贤等”,坛祀礼仪都同时具有政治和宗教双重意义。甚至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普济宫的高层都是有着正式的官员品级的。  也因为如此,在玄门内部,普济宫的身份是颇为微妙的,虽然身为玄门大观,但在玄门内部,事实上却又是一支异类般的存在,独立于正统的玄门三山之外。  而从更深层的角度而言,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太祖皇帝当年的另一重深意。便是对于玄门,既使用,又防备。鉴于宗教对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帝国初建,在北方尚且立足未稳,太祖皇帝也需要借重玄门增强朝廷统治的合法性,以玄门对人伦道德的提倡来作为稳定社会的工具;而另一方面,却又不直接放纵原本的玄门大派直接扩张,在设立普济宫之外,还收紧了发放戒牒,不许各派私度弟子,如此软硬兼施,时至今日,帝国确实在宗教上没有出过大乱子。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