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零七章 新的突破(2/2)

作者:推土机FFX
是加上个高级工程师光环,也不是坏事。

不过,发表论文的事,也不一定要抢季小青的风头,自己脑子里有价值的课题多了去了。

在王岸然的计划中,要在华芯科技内部培养一批超一流的科技大牛。

很幸运,季小青符合他的期望,事实上,季小青也足够幸运,抓住了这次机会,要知道,这次机会,是华芯科技前后花费了两亿多美元的实验费用,光是实验流片和仪器就占了一大半。

即便是原创胡正明教授,也没有这样的经费去挥霍吧。

王岸然可以肯定的是,这篇数学模型论文的发表,必定在国际上引发i新型晶体管研究的热门。

所以,在i新型晶体管的商用上,华芯科技自然要先走一步。

“小青,这事就这么定了,论文发表的事,我已经请人帮忙了。”

“张大京,张总吧!”

王岸然点点头,“什么都瞒不过你。”

“王总,半导体行业这个圈子很小的,世界上最顶尖的半导体方面的刊物,基本上都在美国,而张总在美国深耕多年,在学术界也有不小的底蕴。”

季小青猜的不错,王岸然正是找的张大京帮忙。

相比土生土长的华芯科技来讲,一头扎进沪市的中微国际,无疑是沪市官方的宠儿。

总投入近十五亿美元的中微国际,一举创下了单笔招商引资的最高记录,最重要的是头顶着半导体芯片的高科技光环。

而且张大京也比较正气,在中微国际入驻沪市后,三个月的时间,一举攻破从1.5微米制造工艺到1微米制造工艺的难关,触碰到纳米制造的门槛。

而张大京也一战成名,成了沪市吃瓜群众津津乐道的英雄。

禁止转码、禁止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

很可惜,国内的芯片产业,在商业化上,还处于萌芽状态。

王岸然长叹一口气,“要走的路还很长啊。”

甚至沪市的报纸上,直接吹捧,中微国际将中国芯片制造的工艺水平,从差距二十年,成功缩短到五年。

而王岸然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摇摇头,没有先进的光刻机等设备,中微国际在接下来的较量中,肯定不会一帆风顺,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

这还不是最尴尬的,王岸然了解到,中微国际的业务,有九成以上,接的是外国的芯片加工订单。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