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宣而战(2/2)

作者:子非鱼ye
“皇上,先前李中堂曾许诺过,雇用英国船运兵,插英国的旗帜,日本必不敢侵犯,可如今,英国的高升号竟然被日本击沉了,李中堂应当为此次事故承当应有的罪责。”

奕劻:“皇上应当赏罚分明,以振军威,此次事故,李中堂难辞其咎。”

光绪:“李鸿章,你该当何罪!”

李鸿章:“回皇上话,老臣先前说了,用英国船只运兵,只能达到让日本‘有所忌惮’的效果,并不代表日本绝不衅开自彼。

何况,那日道出此计,只是在众大臣定下了‘避免争端’、‘后发制人’的战略基础上,所提出来的最可行的方案,实属无奈之举。战场瞬息万变,岂能万事具料,即便是兵圣再世,也有失误。”

翁同龢:“李中堂要是力不从心,德不配位,就该让位于贤。”

李鸿章笑了笑说:“翁师傅倒是深谙兵法,如今与日开战,已经不可避免,不如老夫将淮军与北洋舰队交给你,让翁师傅前去前线指挥作战,老夫退居后方,为您管理后勤如何?”

翁同龢:“就怕你舍不得交出来!”

李鸿章:“只要翁师傅敢上前线,我李某就敢交兵权。”

翁同龢:“你……”

光绪拍了下桌子,“行了!现在是你们吵吵嚷嚷的时候吗!李鸿章,你这次的失误,朕替你记下来。现在,最要紧的是商议如何应对此事,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李鸿章:“回皇上,日本既已不宣而战,必定向我军发动全面进攻,眼下,最要紧的是往朝鲜战场增兵,以应对来犯之敌。”

“那你说说,要派哪些兵去。”

“老臣以为,应当集结淮军、毅军、盛军、奉军各部精锐,前往朝鲜作战。”

翁同龢:“李中堂手里的淮军,每年可是用了我大清过一半的陆军军费,朝鲜战事一开,让李中堂手里的淮军前去应对,不就绰绰有余了吗?何至于动用数省之军队?”

李鸿章:“翁师傅又暴露自己的见识水平了。将士们又不是个个都是大罗神仙,能够脚踩风火轮,身乘筋斗云,一下子就能天降朝鲜的。

前线军情紧急,眼下,应当调用能及时到达战场的军队,迅速投入到战争当中,不然,等到后方军队到达,前线就已经失守了。

另外,淮军大部分驻扎在旅顺、大沽口、威海卫等战略要地,还有数千里的海岸线要协防。日本的舰队是重点盯防对象,要是把淮军都调去了,谁来看守海防?”

李鸿章这一顿话怼得翁同龢哑口无言。

光绪:“行吧,就依你说的办,朝鲜战场的总指挥,总得定个人吧?我看,叶志超就不错。”光绪说完,还将目光调转向了载洸,只见他一脸漠然,神情肃穆地跪在那里,始终默不作声。

光绪:“载洸,你有何看法?”

“回皇上,叶志超已经年过花甲,且久疏战场,臣恐其不负当年之勇,难堪大任。”

“那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可以举荐的吗?”

“臣愿往。”载洸说着,眼睛却充斥着空洞麻木,没有一点期待的感觉。

翁同龢:“皇上,贝勒虽创设新军,然未经一战,尚无任何作战经验。如果让贝勒前去,臣恐难以服众,军心不稳。贝勒还是量力而行为妙,切勿逞一时之能,而坏了大局。”

荣禄:“贝勒还担着筹备万寿庆典的重任,此时若是抽身,恐一时无人能胜任。皇太后对贝勒寄予厚望,贝勒还是顾全大局,专注其职的好。”

光绪:“说得是,统兵作战,毕竟不是儿戏,还是要慎重,你就安心地待在京城里,将皇太后她老人家交代给你的重任,好好完成吧。”

载洸轻轻地吐出一个字:“是。”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