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六章 赈灾良策(2/2)

作者:子非鱼ye
如此一来,现代化城市就具备雏形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具备了基础条件,就以江淮两地为试点,给咱们日后的改制做一下铺垫。”

“江淮两地形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若要如此行事,想必要遭到不少阻挠。”

“这也是我这次让张謇前去的原因。江淮地区的代表势力,除了商办衙门联合下的新兴资本家之外,要么是代表士绅阶层利益的清流党,要么就是代表大地主阶级的后党,我们这次,就是要拉拢清流以及部分士绅,一起对抗大地主阶级。

这样,既能从地主手中收回一部分田产土地,还能趁机将农民从地主阶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去。”

“可是……咱们商办衙门目前已经是好多个势力的眼中钉了,如此行事,势必遭来更多的非议,属下恐怕贝勒日后会遭到那群王公大臣的算计。”

“管不了那么多了,不破不立,若要成大事,就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跟逆流而上的信念。眼下,江淮地区的安危,牵动着整个朝廷。

以最快最稳的方式,将灾情控制下去,是清流党、皇太后,还有本贝勒这些人的共识,这给咱们完成计划减少了不少阻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到事情办完,再出现什么困难,日后再慢慢解决便是。”

“贝勒为何不将赈灾的计策先跟那张謇说明,反而是让他到了江淮之后,再让下面的人告诉他?”

“有些事情,只有亲临一线勘察,才能得到验证。你现在跟他说,也是对牛弹琴,他根本就不了解什么资本理论,更不懂什么城市化进程。一切等到他到了那里,才慢慢去体会吧。

何况,那书生也不像是会演戏的样子,这时候要是将计划提前告知,他又在翁同龢面前全盘托出,翁同龢那帮人必定要想尽办法阻挠,因此,此计只可先秘而不发,再徐徐图之。”

“贝勒为何对那张謇如此信任?我看他,也就会写写文章,耍耍嘴皮子而已。”

载洸笑笑说:“我看,此人有经世之才,不拘泥于常规旧俗,可堪大用。最重要的一点,他懂得思辨,为人谦和,敢于挑战权威,容易接受先进事物,就凭这点,就要比那些迂腐守旧的书生要强上百倍。”

载洸顿了顿,又望向了窗外,眼睛里凝聚了千万种情绪,“一切,等先打完这场生死攸关的大战再说!”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