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案·送西洋古董钟就是送终(1)(1/4)

作者:唐小蓝
故事,是从元丰八年的春天开始的。

众所周知,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是以南海为中心,围绕广州与泉州两港,延伸到印度洋、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的海上贸易通道。

茫茫大海上,无数海上商贾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辗转于风浪中,屡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们有的最终满载归来,一本万利,千金入袋;有的则沉船海底,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其中最为神奇的传说,无疑是航海世家穆家从海上带回的“还魂香”。

在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当中曾经记载过一种奇香,名曰还魂。汉武帝年间,月氏国进贡三枚,后京中大疫,病者数百人之多,汉武帝取还魂香燃之,称京城当时“香飘数十里,数月乃歇,死未三日者,熏之皆活”。

还魂香可解奇毒,续命延年,一时间,还魂香引来贵族门阀争抢,售出千金之价。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此庞大的财富,终究给穆家带来了杀身之祸。

这些是李知澜的父亲李殊民对她说的,李殊民是泉州最大的药材商行百草堂李家的当家,就在穆海山庄被灭门的那一年,李殊民成为了新的当家。

李知澜听李殊民后来提起穆家的时候,总是嗤之以鼻,“他们私存海图,不愿意拿出来与世人共享,简直利欲熏心,死有余辜。”

如此颠倒黑白之言,李殊民却说得理所应当。

李知澜并不觉得意外,她的父亲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只要对他有利,就算是亲生女儿,一样可以出卖。李知澜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为此她逼着自己迅速成长起来,只有让自己除了嫁人之外还有更多的价值,她才不会被当成一件讨好男人的商品。

后来,李知澜听说,穆家丢失的海图《沧海月明录》再也没有出现过,很多商队想要尝试着重走穆家当年走过的那条航线,但全却都一去不还。

她想,这恐怕就是穆家冤魂的诅咒。

贪图财富的商人们,最终将死于他们的贪婪。

在李知澜二十岁这一年,李家发生了一件大事。

虽然宋代的法定结婚年龄是从男十五,女十三以上,但似乎大家都崇尚晚婚,二十岁再出嫁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更何况,是李知澜这样出身大户人家,有学问又管着家里生意的千金小姐。只要李殊民不开口,其他人倒是也不太敢在背后议论闲话。

百草堂的当家李殊民虽然妻妾成群,可是所出子女甚少,能平安健康长大成人的,目前也只有正房夫人所出的李知澜一个。

李家各房都对李殊民这个空缺嫡子的位置虎视眈眈,再生不出儿子,大概率是要挑一房合适年纪的子嗣过继,比如二房的侄子李俊,就隔三差五对李殊民大献殷勤,比亲生儿子还要亲生儿子。

李知澜依然稳坐钓鱼台,因为她心里清楚,百草堂的大部分账本都管在她手里,无论谁来,她都有独善其身的资本,如果对方是个好相处的也就罢了,如果是李俊那个不学无术的撒泼浪荡子,她保证让他在这家里一天都混不下去。

然而李知澜没等到过继这件事发生,换句话说,上天可能觉得她忍得够久了,所以给了她一个一步登天的机会。

李殊民死了。

整件事都透着诡异。

十天前,一艘豪华商船在泉州港靠岸,那商船一看就是来自海外异域,不仅装潢极近奢华之事,而且,还装载了大量名贵的香料、药材,商队带头的男人生得深眼窝,高鼻梁,不但头发颜色偏金褐色,还有一双湛蓝色的眼睛,就算是见惯了海外商人的泉州老百姓,也不禁啧啧称奇。

更令人惊讶的是,那支商队很快放出消息,广邀各地商界名流前来赴宴,鉴赏有起死回生之效的萨林还魂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回目录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