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艰(2/2)

作者:武渣
不少苦头,他这把老骨头虽然能坚持得住,可是朝中很大一批官员已经顶不住了。

纵然朱元璋觉得这些人就是废物,可也不能不给修整的时间,不然难免有苛待官员之嫌。

朱元璋趁着这段时间也是频繁的召见身边的这些臣子,试图想出来一个可以改变西北情况和土豆红薯推广的办法。

商量了许久,大家能想出来的建议也只能是从西北往外迁民,可是这样一来,整个西北的力量就又薄弱了几分,实在不利于西北的边防。

朱元璋终究还是没有下这个决心,一旦边防出现问题,整个西北都会糜烂,到那时就不单单是百姓溺婴的问题了。

要知道西北地区的边防,近乎是需要抵御来自三个方向的外敌,民生凋敝也是理所应当。

纵然朱元璋也曾下了力气,花费不少力量,想要重整残破的西北,终究只是杯水车薪。

再大的投入,也掩盖不了西北已经不可能恢复汉唐盛况的大势,这让朱元璋心中生出一股无力感。

他终究只是皇帝,而不是神仙,能够一言就改变一地的气候、土地等情况。

至于土豆和红薯的推广,也只能动用国家的力量,组织一批军屯,在各地做示范,并且将土豆和红薯的价格打下来,让那些豪门大户们无利可图,主动放弃垄断种子的行为。

但同时,朱元璋也一点都不认为这些大户们会那么自觉,同时颁布了诏书,敢囤积居奇者抄家。

只有配上刀子,这些大户才会乖乖的听朝廷的命令。

商定了这些,朱元璋在西北并没有多做停留,而是匆匆走上了水泥道路,往南京赶。

之所以这么匆忙离去,也是因为朱元璋有些不敢看,甚至不忍心看西北的百姓们了。

朱元璋从心底里觉得自己愧对西北的百姓,明明执政二十余年,西北的情况依旧没有什么起色。

这对他的打击也是不小的,做不到的事,能怎么办呢?

只有不去看罢了。

一路上慢慢走到了河南洛阳附近,朱元璋再次停下了脚步,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是他选定的未来大明都城。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已经入夏了,天降暴雨,黄河也到了将要泛滥的季节。

朱元璋虽然也一直在对黄河水道进行修修补补,却也很少大规模整修黄河水道,不是因为别的,就是手里没钱。

这段时间朝廷有了钱,第一步做的,也是先整修淮河水道,谁让他老朱家的祖坟在那呢,黄河只能往后放一放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