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九章 迎仙台(2/4)

作者:罩贝勒
米以上的头灯,只能照到前方二三十米,让我们的可视距离受到很大的影响。但从浮桥的方向来看,应该是冲着那座楼宇的方向没错。

然而好景不长,本来还算平坦的桥面,却渐渐开始向上倾斜,最后形成了一个几乎接近60度的斜坡。我们几人只能抓住铁索,费力的往上爬去。“他奶奶的,老子爬长城都没这么费劲过……”走在前边的肖老二喘着粗气抱怨着,我也感到走的越来越吃力。身后的齐不悔显然更不适应这种攀爬的环境,从防毒面具里不断传来他闷闷的咳嗽声。我一边走着一边回头,不仅是想看看齐不悔的情况,也在注意着可能存在的危险。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在这雾气昭昭的环境里,似乎潜伏着什么东西。

好消息是,随着我们爬的越来也高,原本飘绕在我们身边的浓雾却逐渐消散,头灯的光源又清晰起来。那座云海中的楼阁,已经近在眼前。过了不知几百上千年,虽然已经不复初建时的金碧辉煌,但其檐角高翘,轻巧飞扬的建筑结构,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的气势恢宏。浮桥的尽头,是楼阁的顶层。我们能看到两扇朱漆大门紧紧的关闭着。

然而吸引我眼球的,是大门左右两尊身材高大、飘带缠身的神将雕像。在传统的建筑形制中,神将的石像或泥像,多立于寺庙、道观或陵墓之外,大多手持利器,虬髯环眼,给人一种不可侵犯之感。所以这种石像也大多带有护卫、镇守的意义。然而眼前的两座石像,虽然也是神情肃穆、金盔金甲,却是一个卑躬抱拳,一个伸手向请,似乎正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这是几个意思,请我们进去?这里边不会是开酒店的吧!是不是还得给小费啊……”肖老二这个二百五又开始胡说八道了。我正要批评他作为考古世家子弟,说话不能这么没溜儿,却见齐不悔指着两座神像说:“你们注意看,神像是恭迎的样子,说明他们正在迎接什么人,而这里又是这座楼阁的最高处,你们觉得,让天兵天将在最高处迎接的,会是什么人?”

“你的意思,咱们脚下这块地方,是一座迎仙台?” 我推测道,“也就是说,修建这个地方的人,或者说是墓主人,非常相信神明的存在,希望能在死后与仙人为伍,甚至与神仙共赴天庭,享受永恒的极乐。可是,这能说明什么呢?”

“说明这里的确是一座古墓。”齐不悔回答道,“古人根据盘古开天辟地时乾坤分割的说法,认为轻而清者上升,浊而沉者下降。死者的灵魂自然是前者,上升到最高处的迎仙台,与仙人共叙情谊。而墓主人的棺椁,应该就在这座楼阁的最底层。”

“那既然人家都请咱进去了,咱就别墨迹了,说不定都给咱们备好接风的酒菜了。”肖老二跳下浮桥,走到大门前手扶大门轻轻一推,只听见“吱哑”一声,看似沉重的大门竟缓缓的向两侧敞开。随着空气从外灌入,房顶上几盏脸盆大小的铜灯顿时燃起了火焰,原本黑乎乎的大门里瞬时变得明亮起来,

在火光的映衬下,我感到一阵金黄色的光芒映的我睁不开眼。我摘下防毒面具,使劲的揉了揉眼,才看清了里面的情景:纯金打造的桌椅井然有序的陈列在室内,各种华丽的金器、玉器摆满了桌面;镶嵌着宝石和象牙的床榻尊贵雅致,用珍珠穿成的珠帘在火光下闪耀夺目;房间的各个角落,都装点着红宝石、祖母绿、黑玛瑙、紫水晶等珍贵的宝石,散发着令人迷醉的光泽。一对神态逼真、振翅欲飞的绿翡翠仙鹤,安放在床榻左右的玛瑙基座上,无不让人惊叹工匠的精湛技艺。房间的中央,以宾主之分摆放着九把嵌满翡翠、装饰着猫眼石的坐榻,似乎正合主人宴请宾客之用。一座以 “仙女庆寿”为形象的铜制香炉放在坐塌的中央,其精巧绝伦、栩栩如生的艺术价值,堪比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

我发誓,眼前的景象,我这辈子都没有见过。就算在翟家丘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