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四十章 一杯鸩酒,三尺白绫(2/4)

作者:云先觉
点头道:“好,来人,把这小兔崽子带出去打五十大板,再令刑部把那万年县县尉抓起来严刑逼供,朕想看看到底是哪个在背后替他张目。”

张荃一愣,反应过来后直接瘫坐在了地上,蒋敬在心里长叹一声,自己这副手怕是被仇恨给蒙蔽双眼了,他怎么就看不出来陛下一直在偏袒这小子呢。

凤藻宫。

元春正在和三个女史聊天,其中一个女史笑道:“姐姐,妹妹真是羡慕你呀,出身公门不说,眼下家里又出了一个如日中天的贾仲卿,陛下钦赐表字是,视若子侄,还要给他做高堂父母,他又是探花、又是皇城司都司,还是一等伯,啧啧,他才十六岁呀,再来十年八年,岂不是要封侯封公?”

另一个女史接着附和道:“妹妹尝闻,天下文才一石,贾仲卿独占八斗,他写的那些诗词,足矣流芳百世,他代陛下写给皇后娘娘的那首云想衣裳花想容,简直是美到让人不可置信,还有青玉桉,还有鹊桥仙,还有一剪梅,依妹妹看,前朝那位词宗一生虽然填词五百余首,但加起来也比不上这几首呢。”

“天下文才一石,贾仲卿独占八斗”,其实这句话有点夸张了,他到现在仅仅只抄了二十余首诗词,虽然无一不是传世佳作,可以自居本朝词宗,但要真正的奠定“大梁第一才子”之名,还不够,眼下的士林文坛中的名士大儒们虽然钟爱诗词歌赋,但最看重的还是笔落惊鬼神的文章,而他到现在一篇都没有写过,这也一直被世人所诟病。

元春微微一笑,当去年得知贾瑜考中解元,圣上亲赐表字后,她很是高兴,很是欣慰,虽然她对这个同辈的族弟闻所未闻,虽然他是东府的旁支,但他受自己父亲恩惠颇多,又一直住在自己家里,可不就一家人?

十四岁的解元,古往今来能有几人,圣上又喜爱不已,他以后必有一番大作为,元春立即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一方面叮嘱告戒贾宝玉要向贾瑜学习,另一方面希望家里能好好笼络笼络他。

原本她以为这个族弟也就止步于此了,可能要十年八年后才能有所成就,哪知道宁国府发生以子弑父丑闻,爵位被废,圣上给他另起炉灶,封三等宣威将军,任皇城司南司都指挥使,后在会试时名列第一,并写了一首康慨激昂,意气风发的及第诗,后在殿试中大放异彩,以十五岁之龄,两元及第,高中探花,这着实让她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再然后,他在扬州立下大功,直接被圣上擢升为一等宁国伯,官拜皇城司都司,并且时常出入上书房,受皇后娘娘喜爱,与太子殿下和晋王殿下交好,而他这时候才不满十六岁。

天下人都说他风华绝代,举世无双,如此看来,真是五百年来第一人。

她无法想象贾瑜以后的成就会到什么程度,她隐隐有一种感觉,自己这位族弟怕是很快就能恢复宁国府祖上的荣光,也许十年,甚至是三五年。

就凭他能文能武的天纵之才,也凭圣上对他的宠爱和信重,不然也不会让他这么小的年龄就担任皇城司都司这一极其重要的职位。

皇城司掌管着神京城东西南北四座主城门,历来只有皇帝心腹才能担之。

当她得知王夫人和贾宝玉在外面肆意诋毁侮辱贾瑜后,她是又气又急,连忙写了一封家书,让抱琴送到荣国府,苦口婆心的劝自己母亲不要再做这种事,幸好自己这位族弟宽宏大量,胸襟开阔,一直都没有追究。

她在后宫孤立无援,日子并不好过,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家族中没有人在朝堂上手握重权,给予自己必要的帮扶和支持,自己虽然出身公门,祖上又是一门三公,但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家现在已经没落了,族中的子弟都在靠着祖先的余荫不求上进,混吃等死。

眼下好不容易出了这样一位圣卷浓厚的子弟,只能万般讨好和笼络,傻子才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