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二章 扬名(2/3)

作者:云先觉
“偶然得之?世兄,我们怎么偶然不能得之?”单聘任开玩笑道。

贾瑜看了他一眼,微微颌首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好啊,果然是进益了,不过愚叔观此佳作,似有意犹未尽之意,莫不是此八句后面还有其它?”贾政疑惑道。

贾瑜心里暗道:何止是有,还有几十句数百字呢。

“回二老爷的话,仅此八句,再没有了。”贾瑜想了想,决定说个谎。

这时,旁边的贾兰却卖乖道:“瑜二叔,你送给琮叔的那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与我这八句严丝合缝,对仗工整,难道不是出自这首诗里的吗?”

贾瑜还没说话,贾政又高声赞道:“好一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瑜哥儿,别说那八句,仅凭此一句,汝便能名垂青史,对了,此句没有上下阙吗?”

贾瑜想了想道:“偶尔得到的残句,此时并无上下阙。”

“好,不着急,以后再补全就是。”贾政捻着胡须,心里有些失望。

单聘任、卜固修等人纷纷凑上来恭贺,这个说“若不是世翁教诲,世兄安能写出此等佳作?”,另一个道“若是名留青史,也是世翁的名字在世兄之前。”

贾政被这几个清客相公的马屁拍的老脸通红,推脱道:“我这等瓦石难当的丑名,怎能位列珠玉之前?”

又道:“将来瑜儿若能于文一道有所成就,我这个做堂叔叔的就心满意足了。”

单聘任等人纷纷道“依世兄之才,闻名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世翁勿虑。”

“瑜哥儿”和“瑜儿”,这两个称呼,只差了一个字,然而一字之差,意味却已是天壤之别。

前者是长辈对晚辈最常见的一种称呼,如“珍哥儿”、“琮哥儿”,叫起来不甚亲切,对不熟的人也可以用,如“芸哥儿”,而后者,叫起来就更显的亲近,有点“家人”的意思,如“琏儿”、“兰儿”,这两个一个是他亲侄子,一个是他孙子。

贾政见那些自己听了都脸红的马屁到了贾瑜身上,就像是鹅毛落在水面上,泛不起半点涟漪,又见他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心中愈发欢喜,告戒道:“瑜儿不可骄傲自大,应再接再厉,须知满招损,谦受益,学无止境。”

“是,老爷。”贾瑜投桃报李,把之前对贾政的称呼里面的“二”字给省略掉了。

“此诗无名,有碍观瞻,瑜儿可有好名字?”

“侄儿愚钝,烦请老爷赐名。”

贾政大喜,思虑再三,捻须道:“不若就唤作劝学,言简意赅,立意深刻。”

“端的好名字。”贾瑜拜道,单聘任等人也纷纷拍起马屁来。

“这原稿为叔甚爱之,只能却之不恭了,待我再临摹一份给兰儿。”

贾兰小脸一垮,后悔不迭。

......

不知不觉又过了三日。

这期间,一首《劝学》毫无征兆在京城里流传开来,因此诗读起来隽永深刻,又通俗易懂,一时间,上至士子儒生,下到贩夫走卒,人人传唱。

盛京城南外,相去十里之遥,有一处龙盘虎踞的宝地,上筑有一处园林,名唤杏园,此园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园内厅殿楼阁,峥嵘轩峻,隐有蓊蔚因润之气。

相传此园为当今天子为太上皇修筑的养老之地,竣工已有数年,只因太上皇沉迷修道又一直不曾入住。

后来当朝天子不忍见其荒废,遂将其交由内务府打理,并昭告天下,准许所有秀才以上功名的士人入园游玩,也算是给全天下的读书人的一个特权,因此杏园很快就成为了大梁士林中当之无愧的圣地,可以说是人人向往。

大梁人口亿万,建国百年以来一直优养文人士子,又兼重视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