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章 刘基(1/2)

作者:社神
徐达提出可先派斥候与经验丰富的农民前去勘察,若是证实土地肥沃,可依朱桢的办法行事。

朱元璋同意徐达的意见,便令人记下朱桢的提议。

其后朱桢又讲了“种子改良”、“天气预测”之事,如同所料,众人听了大呼困惑,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待得朱桢细细说明之后,丞相胡惟庸就开始提出质疑了。

“种子的优劣程度,闻所未闻!权当殿下说的是真的,但这气候占卜又如何能成真?”

除了胡惟庸外、御史大夫、中丞相、六部尚书们也纷纷提出质疑。

要知道在古代中预测气候灾害是不可能办到的,能做到此事也就只有神明了。

朱桢呵呵一笑:“真的只有神明才能办到这种事吗?先有卧龙诸葛孔明,后有开国元勋刘基,这些天纵之才不也办得到吗?”

听朱桢说起“刘基”的名字时,众人显然震撼了一下。

刘基,又称作“刘伯温”,元末明初的政治家,受朱元璋欣赏而成为其谋士,开国元勋之一,德高望重,受人爱戴。

在后世可是有一句名言,“诸葛亮三分天下,刘伯温一统江山”,由此可见刘伯温的份量是能与诸葛亮相当的!

朱桢穿越来到明朝,一心想见见刘伯温,毕竟这可是出现在教科书上的人物啊!奈何刘伯温在一年前已经死了,也就是洪武八年,距离朱桢穿梭来到明朝也就仅仅一年之差。

此时朱桢提起刘伯温时,明显令得在座众人感到触动,尤其是朱元璋脸色哀伤,双眸回思,看来是陷入与刘伯温之间的回忆。

倒是胡惟庸最先反应过来,语气带了几分不屑:“诚意伯确实不凡,但可无窥探天机之能,也就仅仅略懂几分夜相星学,况且其品行违德,乃是不忠之辈,不值得殿下如此赞赏。”

算起来刘伯温之死,多多少少也与胡惟庸有关系。

当年刘伯温归隐之后,因丞相胡惟庸的诬陷而被剥夺了功勋,贬作庶民,不久患病而终。如果不是胡惟庸的话,恐怕刘伯温不会死得这么早。

至于胡惟庸为什么这么做?还不是嫉才。

刘伯温的名望、才能远胜于胡惟庸,为了一路走上高位,胡惟庸这才通过踩踏垫脚石的方式来害刘伯温。

朱桢与胡惟庸之间并无私怨,但听出了胡惟庸对刘伯温的不屑,便也是反驳道:“诚意伯智勇双全、德才兼备,一路跟随父皇征战四方,勤勤勉勉,何有不忠?”

“殿下……”胡惟庸惊了一下,他可想不到朱桢居然会为死去之人而说话,于是加重语气道,“殿下年幼尚小,不知诚意伯当年干的恶行,若是知晓怕也不会这么说了。”

“本王如何不知诚意伯的壮举?”

朱桢太了解刘伯温了,像刘伯温的“个人传记”可都读了好几十遍了!

于是当着众人眼前,朱桢这就说起了刘伯温的生平事迹,其至正十九年跟随朱元璋,先后参与谋划张士诚、陈友谅、攻打中原地域等行动,协助大明立法正威,劳苦功高。

待得朱桢如数家珍般说出刘伯温的事情后,可引得一众臣子惊骇,毕竟朱桢说的那些事连着这些臣子知道得也不多,但才年仅十二岁的朱桢就能说全?自然令人惊骇了。

朱元璋现在可那着朱桢的眼神也是特别的不同,像是在思虑着,桢儿到底怎么回事?这是我的第六子吗?

“好了桢儿!诚意伯确实为了大明作出贡献,可他已身死,也就休提了。”

“是的……父皇。”

“那么根据你的说法,你莫非也像诚意伯那般懂天相之学?”

“正是,且更胜于诚意伯。”朱桢胸有成竹地说着。

这可把朱元璋及众臣子们吓到了,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