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0章 另有隐情(1/2)

作者:社神
整整一箱子的“罪证”就堆在了殿堂之上,胡惟庸冷哼道:“陛下,我也要向您揭发,楚王这些年来利用手中权力贪婪成性、为非作歹!”

“哈哈哈!”朱桢在一边发出狂笑,并用一种看待傻子的目光看着胡惟庸,“丞相啊,你是山穷水尽才这般愚蠢吗?这种也算得上证据吗?”

和朱桢取出来的物证不同,胡惟庸的物证非常单薄无力,只要稍微考究就能找出许多纰漏。更简单一点就是,这等程度的罪证只要伪造,轻而易举就能伪造出来。

此时朱桢拿着那所谓的“物证”开始进行一条条反驳了,像是账簿内容与州郡库房的账簿对不上、口供出现差异等。

经得一番反驳,胡惟庸再次一言不发了。

“丞相,事到如今你还要挣扎吗?你现在的样子非常可笑,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你,你……楚王!你好狠的心啊,这般谋害朝廷命官到底是何意?想我胡惟庸为大明为皇上兢兢业业,劳苦功高,你怎么能这样冤枉我了!”

“算了吧,你自己作过什么事情自己知道得很。”

其实对付胡惟庸根本不需要朱桢出手,按照历史教科书的进程,在洪武十三年,也就是过多两年后,胡惟庸的罪行将会被一一揭露,也就是史称的“胡惟庸案”。

在洪武十三年的正月,胡惟庸诞下反心,以丞相府邸中出现一口“天泉”为名,特把朱元璋给邀入府中。

听得“天降祥瑞”朱元璋当然开心了,领着一众官员就前去丞相府邸了,结果就在要进去时,一名宦官却将朱元璋阻拦住了。

朱元璋询问着宦官为什么要阻拦自己,但宦官不说,吞吞吐吐似有隐情。

得此,朱元璋暗生下预感明白前去丞相府邸怕是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这就打消了行程。后来回到皇城后,从高地一看俯瞰应天府,这才惊觉在丞相府邸中埋伏了许多官兵。借此,胡惟庸的图谋总算败露出来了,他就是想谋朝篡位!

朱元璋大怒,一声令下就派人抓了胡惟庸及其同党,当天处斩!同时朱元璋还令御史台对整个应天府进行彻查,上上下下一众官吏都查了一个遍,牵连上万人,甚至像开国功臣李善长也被株连。

后世人鉴于此案复杂,牵连广,杀生人数大,从而称作“胡惟庸案”,而胡惟庸本人也成为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了。

在胡惟庸之后,朱元璋意识到丞相握有大权,动乱朝政,由此将丞相废掉,改革三生六部制度。

现在是洪武十一年,这个年份胡惟庸理应安然无恙,但很可惜他非要作死,逼着朱桢出手来加速死亡进程,既然如此也就不能怪朱桢心慈手软了。

朱元璋震怒,铁证如山不容狡辩,他大手一挥已然令着侍卫们将胡惟庸缉拿下来。

胡惟庸双手都被侍卫按着,但他仍是跪落在地上,额头贴地,声泪俱下道;“陛下,陛下……还请你明察秋毫啊!臣无罪!臣无罪啊!”

就算胡惟庸那么喊又有什么用,自打朱桢搬上人证物证后,其死刑已经被定下来了。

却是这时有一位官员主动走了出来,躬身作揖道;“陛下,还请再听听胡大人所言吧。”

来人正是韩国公兼右丞相李善长,作为跟随朱元璋许久的老功臣,地位崇高,连着朱元璋也要忌让三分。

此时李善长开始请求朱元璋再给些时间让胡惟庸好好解释,或许还有其他误会。

朱元璋挑着眉右:“韩国公,我知你与左丞相素有渊源,但铁证如山,即便再让这罪臣解释他也解释不出所以啊!”

李善长看了一眼胡惟庸,大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味道,也难怪如此了,要知道胡惟庸之所以能坐上左丞相的位置全都是因为李善长的推荐啊,两人既是友也是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