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杯茶水。>
看了一晚上的奏折,朱元璋突然发现,在应天府之中还是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朱标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已经受到了不少的影响,官员们并不服气朱标的办法。>
现在有很多的影响,已经在应天府开始产生。>
朱元璋有些焦头烂额,若是再这样下去的话,大明江山必定不会越发的稳固。>
朱瀚之前就打算迁都。>
他现在想来位置给改变的话,或许也能够挽救如今的朝廷。>
只不过科举的事情要先处理为好。>
朱元璋头皮发麻,抬手轻轻地揉了揉自己的双眼。>
王公公便连忙上前,有点紧张的看着朱元璋。>
“陛下,要不然让奴才给你捶捶背吧,这忙碌了一晚上,陛下也是着实辛苦。”>
朱元璋听着王公公的话叹了一口气。>
自己处理朝政,本就是操心操力的一件事。>
若是在没有那些朝中的官员,给自己找麻烦,那便再好不过。>
就在这时,外面的人突然通传朱瀚和朱标来了。>
“让他们两人进来吧。”>
朱元璋强打起精神,便让王公公把自己批阅完的奏折整理好。>
朱瀚和朱标两人进来的时候,便看到朱元璋精神饱满的坐在龙椅上。>
“今日,你们去审问,有什么结果?”>
朱元璋突然有点好奇,朱标和朱瀚两人坐在椅子上,便把今日在大理寺所发生的事情,告诉朱元璋。>
朱标气愤无比,他绘声绘色的说完之后,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身为朝廷命官,在成为科举主考官的时候,居然不秉公的处理,引起了这么多的轰动,他还真是不把自己当成外人。”>
“难道就不想一想,如果科举选拔出来的那些庸才入朝为官的话,日后还有谁敢在参加科举。”>
朱元璋和朱标两人,都是十分看重学子才学的人,>
现在出了这么多的事情,如果没办法解决掉,到时候他们的影响会越来越多。>
若是在这其中没有办法能够更好的学子,那日后大明江山必定会动荡无比。>
“你说他确实没错。”>
朱元璋轻轻的笑了一下,看着朱瀚的时候突然间有点好奇。>
“你认为这件事情如何。”>
朱瀚倒是有不同的见解,经过钱尚书科举舞弊的事情,会让那些学子变得更加谨慎。>
“这一次钱尚书认罪伏法,倒真是让我们耗费了不少的力气,但既然出了这样的事,就要让他知道朝中的人绝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朱瀚的一番话立马就戳中了要害。>
朱元璋看着朱瀚连连点头,这也是他一直都担心的事情,只不过在朱瀚的安排之下。>
这些似乎并不会再有那么多的顾虑产生。>
只要是在安排的时候,自然就把这些全部都研究的越发妥当,不会再有人去给他们制造出什么麻烦。>
朝中上下,如今的计划早就已经昭然若揭。>
若是想要去给他们再造出什么影响的话,那科举必定是最好的出路。>
寒门学子都是看着十年寒窗苦读,都想着能够尽自己所能去科举,而不是去浪费时间。>
学子们的计划已经非常的全面,他们都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也不想再去浪费太多的时间。>
“既然如此前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