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五十一、与枪为伴(2/3)

作者:拳头对拳头
甲面前,话先不说,扔给一杆枪。戌甲接住枪,一握便知枪杆为木质,上看枪头色如白银,头杆间加塞了一束红缨。用手摸了摸枪头,却觉枪头并不锋利,稍加用力,枪头竟似能变形。

见戌甲觉着意外,赵塚子说道:“别琢磨了,那不是精钢枪头。”

戌甲不解,问为何要用这软枪头?赵塚子却反问道:“以你现在身手,不用这镴枪头用什么?一个不小心刺伤了人,我这做师傅的还得挨骂。”

戌甲也不反驳,看了看枪头,又拿手抚了抚红缨,问道:“师傅,有枪头与枪杆拿来打斗就够了,为何还要束上这红缨,耍弄起来跟唱戏似的?”

赵塚子顺着枪杆捋捋红缨,反问道:“军中的枪阵也是红缨簇簇,你道那也是唱戏一般不成?”

手上轻轻一送,将拖着红缨的枪头斜在戌甲面前,说道:“这枪在手中,前刺后抽时非是只用两臂伸缩,枪杆亦要在握杆之手中进退,故而杆面做得平滑。若是一枪扎出去,血直喷到杆上,再顺着杆流到手上,那枪杆便难握紧。有了这红缨,便可吸附去大半,免得坏了事。再有,被枪头刺入后,体内灵气及肌力皆本能汇于被刺之处,将枪头紧紧夹住有时是力道发得太大,将枪刺得太深了,反不易拔出,混战之时便是陷自己于险境。有了这束红缨来堵塞,就不那么容易深刺进去。记好了,别跟着去学戏文里演的那种一枪把人扎个对穿,就是有那能耐了也别干那蠢事。真打的时候,扎出几寸的窟窿就行,与其费那么大的力扎透,不如多扎几个窟窿。”

听完这一番解释戌甲明白了,这一杆看着简单的长枪上面就有不少的门道,以前专顾着看热闹,倒是想得简单了。两手伸开掰了掰枪杆,枪身微微弯曲。之前旁观别人练习枪棍,也常见到枪身被耍得弯曲,当时便在想为何不用硬材做杆,岂不更有杀力?今日正好将这疑问说与赵塚子。

听了戌甲的疑问,赵塚子前后握起枪夹于腰间,抬手猛一发力,枪头连着红缨止不住地一阵抖动。收起枪,看向戌甲,说道:“枪身太长,故用枪发力不可太长,不然间隙太大。但又须打人打痛,以期寻得对方破绽,故而须借力以发力,令发力不长而出力不小。譬如这枪身上抬时,则枪头也上抖。此时再将枪身下压,枪头处弯曲至极亦反向朝下打去。待枪头触及对方时,枪身下压与枪头反抖二力合一。如此一来一回,虽发力甚短,打出的力道却不小。你可用手中枪做来试试。”

戌甲抬起枪,试着做了一遍。只是下压得慢了,枪身反被枪头拽着朝下抖,自己手上根本使不上多少劲儿。握着枪深吸了几口气,又是一下子。这次着急压快些,却上抬得不够,枪头根本没怎么抖动,压到底时戌甲自己也明白没打出力道来。再深吸几口气,还是一下子。这次上抬得足够,可下压得却太快,打到底时枪头才刚反抖朝下,抬手那一下子的力没借着多少,多浪费掉了。再连着试了几次,总是找不准发力的时机,怎么打怎么觉着别扭。

戌甲正要再试,被赵塚子伸枪格住。收起枪后,赵塚子说道:“兵器越长、越重就越难练,刚刚我说的那一下,听起来虽是简单,却与浑身上下各处发力皆有关系,练起来相当之不易。山下总说什么一辈子枪,其中就有这么个原因。不过你才刚学枪,讲这些还太早。练兵先练力,先教你如何练力。”

枪头点地,枪把攥握于掌中。赵塚子伸出手臂,单凭腕力将枪横了起来,而后笔直地平端着,枪身几乎一动不动。过了好一阵子,缓缓放下枪头,重新回到开始的架势。做完这一套,赵塚子将自己手中的枪也扔给戌甲,然后说道:“照着我刚才的做法,用两手端起两杆枪。”

戌甲照着去做,端是能端起来,可枪身总有些许晃动,怎么也端不稳。赵塚子看着也不说什么,过了好一会儿,见晃动有些变大,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