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四十七章 风云(下)(2/3)

作者:蟹的心
!”

边上顿时有人吵吵嚷嚷:“这是第四拨了,宣老爷在北面倒是真能打听!他能这么持续不断地发消息回来,可见周大官人在其中也出力不少!”

“可宣老爷也没打听出郭宁动手了啊?周大官人不是白忙么?”

“废话,周国公的大军从山东出动,宣老爷人在中都,哪里能晓得?他先前发来那三份信件都说无事,分明是徐州战况还没有传到中都!”

“山东出动大军,中都哪会没有一点风声?那还是他无用!”

“都住口,咱们问正事!”一条壮汉断喝一声止住众人,回头客气问道:“朱家小郎,这次宣老爷的书信上怎么说?”

“中都方面出动大军南下!据说合计五万大军,兵分两翼,先取河北、大名,要一举踏平开封!”

茶馆中几乎是轰然一声,所有人都跳了起来。

酒楼高处,周客山往下俯视,看着许多商贾心急火燎地跑开,有人一不留神脚下拌蒜,摔得脸上手上都是泥泞,但他起来不管不顾地继续狂奔,一丁点也不耽搁。

“怎么样?”

周客山回首道:“北面大军厮杀,对海商们来说,不止是粮食的需求大增,铁料、竹料、胶漆、药材的价格也会上涨,每人都能大赚一笔,而贩运到南方的战马数量或许更多。在他们眼里,这是大好事!”

他所在的位置,是酒楼的顶层雅座,席上摆着花团锦簇也似的酒菜,一桌怕不得三五贯银子。但坐在桌边的只有两人。

一人是原本的浙东提举,近来新兼了沿海制置司的章良朋,另一人是贾似道。

“海贾归来富不赀,以身殉货绝堪悲。似闻近日鸡林相,只博黄金不博诗!”

听得周客山这番话,章良朋冷哼一声,念了两句诗。

周客山哈哈大笑:“诗是好诗,说得也对。但商贾本来就是如此,何况是海商?咳咳……我还是一句老话,堵是堵不住的,堵不如疏。”

先前南朝阻断粮食贸易,周客山在庆元府的影响力有限,几乎束手无策,商贾们对着朝廷官员的号令,也没有什么办法。

可短短几个月下来,海上贸易不止有金国中都朝廷大力扶持,最近还得了南朝行在的贵人插手其间。那些贵人们自家拼凑出一个商行捞钱,又用各种办法为之保驾护航。这一来,海商们的腰杆子明显硬了,最近这阵子越来越肆无忌惮!

章良朋对他们毫无办法,周客山反倒成了愿意替朝廷着想,替官员分忧的可靠之人。

此时坐在酒席另一边的贾似道把书信反复看了几遍,起身道:“两位,我不奉陪了。北地局势既有变化,我这就赶回行在,向史相公禀报!”

贾似道最近身在庆元府,却是行在那边的红人。

他陪同宣缯北上,在海州等地都安排了传信的潜伏人手,还请周客山出面,在中都天津府收买了可靠的海商,所以宣缯才能隔三差五地传来北方消息。这较之当年聘使北上,几个月音讯全无的局面,不知道强了多少。所以行在那头一直有传闻说,史相打算给贾似道一个出身,以便日后擢用。

前几日有军报说,那中都的执政权臣郭宁不知何时在山东聚集大兵,又收买了定海军的余部,于是撑着南京路空虚,一口气杀近了开封。

这情况,对大宋在淮南等地的战况或有好处,但宣缯在中都一点都没发现,未免失职,于是有人估摸着,宣缯回返中都以后会受斥责,随即贾似道在庆元府也门庭冷落。

不过,宣缯从中都传来定海军再发大军的消息,这可关键的很。如果及时送到行在,必定有益于史相运筹帷幄。

当然,负责接收消息的贾似道也一样连带着行情看好。

这会儿他起身告辞,章良朋连忙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