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但可别小看了这三个人。>
一个院士,两个长江学者。>
已经是大佬中的大佬了。>
其中材料研究所的副所长工程院院士薛君杨主动对楚皓说道:>
“小楚同志你有没有具体的一些研究数据?>
你刚才的实验我也看过了,根据石墨的分子等结构就可以推算出这的确是可行的。>
但我们科学研究就得讲一个严谨,要靠数据说话,所以.....”>
闻言楚皓也不墨迹,直接取了一份报告放在了几人的眼前。>
接下来研究所之中陷入了一段短暂的沉默,随即便是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什么?理论杨氏模量1.0a?>
这已经达到目前一直强度最高的材料了吧?”>
“老薛还不止,你看看后面,固有拉伸强度130a,平均模量可大于0.25a!>
这简直就是材料界的一场革命性发现啊!”>
此刻,薛君杨三人已经有些被震惊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太完美了。>
这石墨烯的各项数据都是那么的完美,简直堪称新的未来材料之王!>
另外石墨烯在室温下的载流子迁移率约为15000cm2/(·s)。>
这一数值超过了硅材料的10倍!>
是已知载流子迁移率最高的物质锑化铟的两倍以上。>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低温下,石墨烯的载流子迁移率甚至可高达250000cm2/(·s)。>
与很多材料不一样,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之间的任何温度下,单层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都在15000cm2/(·s)左右。>
还有太多的优点,根本无法一一列举。>
或许也正是因为它的优点太多,所以才导致想要运用的实践中会有些困难。>
当然楚皓只管公布开发这个材料,剩下的研究就不是他该头疼的了。>
这显然会是眼前几位大佬的任务。>
......>
12月初。>
距离材料研究所的副所长等人来访已经过了有好几天了。>
楚皓对于石墨烯的发现以及提取方法的论文已经基本上写完。>
仔细检查一遍,将一些措辞不当的语句修改后楚皓来到了《自然材料》的官网。>
《自然材料》是一本多学科月刊,旨在汇集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
材料研究是一门多元化、快速发展的学科,它已从一个主要应用于工程的学科,发展到对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其他经典学科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的地位。>
而《自然材料》提供了一种吸引人的、信息量大的、可获得的产品,包括在未来几年有望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门学科中具有特殊意义和质量的论文。>
该杂志涵盖的研究领域工程及结构材料,有机软材料,生物启发,生物医学和生物分子材料等等。>
所以这个平台也是最适合楚皓发表他的论文的地方。>
将编辑好的论文稿件提交,楚皓也终于松了口气。>
“那么接下来便是准备迎接材料界的怒吼与震撼了吗?”>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