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章 赵祯想招婿上(2/3)

作者:云垂赏竹涛
忙道:“小乙说,此二人并非无君无父,只是怀才不遇,张姓考生未来会做到西夏宰相。

因此,最好向官家请旨,赐二人进士功名,以翰林官身,行皇城司差遣,打入西夏内部,带偏西夏节奏。”

赵祯没听懂:“七郎,带偏西夏节奏?这是何意?”

七郎侃侃而谈:“官家,因西夏整体上缺水,因此农户少而牧民多,且缺水的牧民会凿井放牧。

小乙说,西夏具备成为大牧场的先决条件。

既如此,官家不妨以安定西夏、施恩于民为由,开边市以各种物资甚至铜钱换羊。

这样一来,既可刺激西夏大力繁育羊群,又可解决我大宋羊肉匮乏之困局。

边市一开,我大宋连续不断输出诸如陶盆、陶锅等廉价陶瓷器、丝麻布匹、茶叶乃至粟麦,换西夏之羊,且不厌其多。

甚至,我大宋可适当抬高价格收羊。牧民养羊便可衣食无忧。

长此以往,西夏将无人耕种、做工,必然以放牧为主。

届时,我大宋以成本价博买神仙酿烈酒,以之换羊,必受西夏欢迎。

官家,这便是小乙所说的带偏节奏。西夏经济,将受我大宋控制,失去自主能力。”

博买,指的是国家采购、国家专营行为。通常北宋博买的,是大食国进口的奢侈品和香料。

神奇的北宋,思想就是这么超前。

七郎又道:“官家,您别忘了,咱们大宋,还有小乙所说的,那种晶莹剔透堪比宝石的玻璃制品。”

赵祯陷入沉思。

秦琪的思路,其实一点儿都不高级。

他这是典型的通过倾销加收购,让敌国产业变得畸形化的做法。

所以,他需要张元、吴昊这等才学之士作为内应。

说到底,秦琪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而且他是个善良的医生。

他不忍心因为宋夏之战,导致民不聊生。所以,民生方面,他也需要张元吴昊来仔细经营。

他担心出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个局面。

好在西夏河西走廊、银州、河套等地区沃野千里,适宜耕种。

从本质上来讲,西夏没错,人家也为吃饱饭。

赵祯决定跟吕夷简他们商量此事。毕竟眼前这俩都是特工,不是经济专家。

于是他笑道:“七郎,你可曾看过小乙的考卷?”

张茂实连忙将那首词掏出来。

赵祯匆忙接过打开。看过一遍后,他忍不住朗声读了起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雄关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世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辽东元宏,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们的秦小乙不做诗赋,他只是无耻的剽窃工。

虽然他还知道把赵二改成柴荣,把铁木真改成拓跋宏,更不忘以井陉关隘替换长城。

可他连平仄都不带调整的。

赵祯反复读了多遍后,心情大佳。

废话,若有人这么拍你马屁,你心情能不佳?

心情上佳的赵祯,吩咐内侍唤来吕夷简等诸位相公,捎带着他们集团的几人。

您问叫来做甚?

分享欢乐啊!朕之朝有这么多风流人物,来,诸位爱卿都乐一乐吧!

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众大佬们正商量下了班吃啥去呢,这下不用操心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