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4章 东风来兮!不借就亏!(2/3)

作者:茂龄老爹
才你没必要如此伤感!”朱涵拍了下戏志才的肩头,笑问道:“若是这记猛药是他们起事就好咯!你不妨猜一猜他们起义后这天下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那在下就斗胆猜上一猜!”此时此刻,朱涵的眼神犹如浩瀚深渊,就像是一位神君正站在九天之下俯视着这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他不偏袒任何人,既然事情会发生,那它就是事出有因,或许拥有大神通的人才能够力挽狂澜,但那个人注定不是他戏志才,他只关心经县这一亩三分地的事,只关心朱涵能不能在一年内让百姓们不再挨饿。

“太平教人多势众,声势何等浩大,只要是智谋之士,都能看得出他们的狼子野心已经渐渐地显露出来,可事到如今,天子居然还未有任何举动,那在下就敢断定在朝堂之上定有能人遮掩太平教的事情,天下间智谋之士何其多也,像在下这种还心向朝廷的人也定然不少,可偏偏传不进天子的耳中,每次提及此事,志才都会感觉浑身冰冷,就好像是一双无形的大手正笼罩在这九天之上,志才的能力太过卑微,难以与天硬撼,唯有顺其自然,静待巨变,到时候再择一明主辅佐,还这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戏志才脸色平静,他已经能猜到黄巾起义后大汉朝会进入到诸侯争霸的时代,但他还是没有明说,从这点来看,他还是对大汉朝抱有一丝幻想。

正所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哪位有志之士不想为朝廷出力,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人,是汉人,是大汉朝养育了他们,能有这种想法不能说是错,只能说他们生不逢时,又或者说他们赶上了时代的潮流,最终是悲是喜,谁又能真的说得清楚。

“是呀,生是华夏人,死是华夏鬼!”戏志才有这种想法不足为奇,就连他朱涵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想法。

“生是华夏人,死是华夏鬼?”

戏志才闻言一愣,默默记下了朱涵的这句话,这句话也足够表明了朱涵的心意。

“管他呢!他们起他们的事,我们做我们的事!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们连眼下的事情都还没有处理好,又何必去操心那数年后的事情,说不定它又不会发生了呢?”

朱涵性子洒脱,哪怕是穷困潦倒他也会积极地去面对,这是每一位现代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杞人忧天的事情他不会去做,偶尔想想发一下牢骚还行,要是付诸于行动的话,他就会觉得那些东西太过缥缈,作为小人物的他,何必去劳心劳肝地操心那些并不需要他去想的事情。

“还是大人您看得透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知大人您有没有打算让甄家来代理这醉仙酿?”

戏志才最为佩服的就是朱涵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性格,仿佛什么难事在他这里就都变得不是事一般,朱涵越表现得跟个没事人一样,他就越发佩服,也才会觉得唯有这样的人物才能获得他戏志才的效忠。

其实这也是戏志才与朱涵相处的日子还不太长,若是久了的话,那他定会发现朱涵并不是那种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人物,恰恰相反,朱涵完全就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在前世朱涵最多就是做到了一个小企业的小中层,人数不多也就算了,而且里面超过半数的人都是那种‘皇亲国戚’,平日里骂又骂不得,打就更加打不得,里外里领导员工都是他一个人,现在在这汉末,他也是被赶鸭子上架,稀里糊涂的做了这一县之尊,一开始朱涵也打算凭借着县令的职权让他的朱氏集团发展得更快更好,可在这个位子上做得久了,加之看到的贫苦百姓实在太多太多了,他朱涵何曾见过如此动荡的社会,何曾见过如此贫苦的环境,最后再加上他剿灭了匪盗回来以后,百姓们更是对他歌功颂德,在外面见到了都会恭敬地朝他行个礼,由衷地喊声‘县令大人’。

还真别说,这种感觉朱涵很受用,以前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