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不信(8千字,4合1)(2/7)

作者:抬首月光
“母亲您是不知道啊,当初吴国强盛,有铜山自行铸币制钱,如今市面上流通的三铢币,多数是这种吴钱,所以,朕想罢三铢而该四铢,统一币制,杜绝伪币假钱,钱由中央统一来铸造,这么一改的话,母亲您可知道,全年下来,国库可增收多少吗?”

对于刘彻的询问,皇太后很是理所当然的回答道:“娘是花钱的,我哪懂制钱哪?”

随后,微微一顿后,皇太后再次说道:“不过,娘想问你另外一件事情——这王恢谋击匈奴、伏兵马邑,本是一条好计,可偏偏失风被匈奴探悉了,王恢计不成……可罪不至死吧?听说皇上要处死他,这不反倒……”

话未说完,刘彻便毫不客气的回首望着自己的母亲道:“舅舅来过吧?”

随后,不用皇太后回答,刘彻便十分肯定的说着道:“舅舅肯定来过!”

随后,刘彻也不去在意田蚡是否来过亦或者是否已经走了的事情,很是淡然的说着道:“是啊,当初主张在马邑设围攻击匈奴的是王恢,朕听从了他的计谋,派出将领、发兵三十万,即便战事不济,但朕本不想追究他的责任,可既然单于逃跑,他又恰好在后面堵截,如果他派兵出击多少也会有些收获,即使败了也可告慰全军将士和国民的心,可惜呀,他白白地浪费了这最后的机会,眼睁睁的看着单于逃了出去,所以,不杀王恢……不足以让天下诚服!”

皇太后听出来了,刘彻已然下定了必杀王恢之心,因此,皇太后只能叹息着道:“看来……娘是说服不了你了?”

对于皇太后之言,刘彻直接挥手打断道:“不是母亲说服不了朕,是朕无法说服天下!”

继而,在第二天的朝议上,刘彻直接询问廷尉署道:“关于大行令王恢的判决,你们廷尉署弄出来了没有?”

“回陛下,已经弄出来了!”有廷尉署的官员站出来回禀道。

“你们定了他什么罪?”刘彻再次询问道。

“回陛下,廷尉署判定他犯了畏敌失机之罪!”这位廷尉署官员直接说出了王恢的罪责道。

“如何处置?”刘彻再次追问道。

“按照汉律,应予斩首!”廷尉署官员说出了他们的处置意见道。

“好!”刘彻将目光扫视向了在场的所有官员道,“你们还有谁……想要为王恢鸣不平的吗?”

不等众朝臣们回答,端坐在皇位上的刘彻便径直开口说道:“先帝曾说过,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朕选择王恢作为将屯将军,已证明是一个错误,所以,朕今天宣布改正这个错误!”

随后,刘彻便径直吩咐道:“将你们廷尉署奏呈递上来!”

待得春陀从廷尉署的那名官员手中接过了奏章,然后将其给铺到了刘彻身前的桌案上之后,刘彻直接在这份奏章上写下了“准奏”二字!

“啪嗒!”

写完“准奏”两字的刘彻直接扔掉了自己手中的毛笔。

“今汉、匈之间均已拒绝和亲,因此战事不可避免,凡今后畏敌不进者,无论是谁,居何位置,均应以往恢为鉴!”刘彻郑重无比的提醒着在场的诸多大臣们道,“越是位高权重者畏敌不进,越是要杀无赦!”

刘彻那满含嗜血之意的话语瞬间震慑住了在场的所有文武官员们。

…………

另一边,屏幕前的观众们望着刘彻在奏章上写下的“准奏”二字,不禁纷纷在弹幕间里感叹了出声。

“可悲可叹……那个大行令王恢糊涂啊,竟然花钱给自己买了个死——虽说刘彻说,他要处死王恢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去贿赂田蚡,毕竟军事不同于普通朝政,不可将私怨掺杂其中,治军必须严刑峻法,无论王恢是哪一派、哪一群,军法无情,否则三十万大军的功败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