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三七九(2/3)

作者:朱明聪
,因为朝堂之上还有着许多权贵在。

这些权贵势力遍布天下,其中不乏地方军权的掌控者也是他们的党羽,他们对天下大势的影响,连如今的董卓都不得不小心应对。

之前董卓趁乱进驻雒阳,这些权贵不知西凉军厉害,全都心思活泛,寻思着要联络手下人马,挥兵雒阳取董卓而立之,尤其是先前听说并州军来犯,西凉军连战连败以后,这些权贵的行动更是明目张胆得几乎都忘了要避讳李儒了。

可是却不料短短旬日间,西凉军便击溃了并州来犯之敌,并收编其兵马,一时声势大涨。消息传回雒阳,那些个之前上下串联正欢的家伙们当即偃旗息鼓,所有的谋划动作全都收得严严实实的,避开了李儒的所有耳目。

在尚书台,当手下把城中的情况报告给李儒之后,李儒立即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容:“很好,这说明他们怕了。加上此次受降的并州兵马,如今主公手上握有二十万大军,而且并不是这些腐儒所想的乌合之众,他们已经不敢再只依靠自己手下门人的实力来和主公对抗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赢不了。”

既然一家赢不了,那便几家势力联合起来吧,为了利益而放下成见一起合作,这可是这些屹立政坛多年而不倒的世家权贵们的基本素养。

不过……

“联合?”李儒端起茶碗,不屑地冷笑,“没有大义,他们凭什么联合?皇帝在我们手上,他们要敢起兵,我们随时可以安他们一个反叛的罪名。要统治这个天下需要的可不止是武力,还需要大义以笼络民心,名不正言不顺,又如何聚拢民心?像袁隗和杨彪这样的官宦世家可是深谙此道。”

“那是否我们就这样放任他们不管?”

几个谋士听完李儒的讲解似有所悟,寻思片刻,其中一人又提出了一个疑问。

“虽然皇帝在我们手上,可是何太后却走脱了,还有先帝的另外两个皇子,要是他们出面,多少也能分走我们手中的大义。”啜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李儒接着说道:“还有刘焉、刘表和刘虞三个汉室宗亲。他们牧守一方,已然是裂土封王,手上实力不弱,再加上那汉室宗亲的身份,若是三人联合,也能分走我们手中大义,不可不防。”

说着,李儒不等手下开口,突然话风一转:“听说袁家的两个后生,袁术和袁绍不和?”

袁术和袁绍之间的龌龊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在凉州的时候李儒就已经有所耳闻,可是这个时候他却明知故问,几个谋士都不明白李儒这是闹的哪一出,可是不明白归不明白,上司问问题,他们还是必须回答。

其中一个年长的谋士开口答道:“是,传闻两人不和,已是几乎要刀刃相见。”

闻言,李儒阴阴一笑:“那袁术现如今投了南阳,被委以都尉之职?”

又是一个早已报给李儒知晓的情报。

还是那个年长谋士回答:“是。南阳太守秦颉和当地世家为恶,世家惧秦颉手中兵马,于是推举袁术为都尉,另立新军,以为抗衡。”

“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

突然,李儒没头没脑地下了这么一个命令,几名谋士却是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直楞了半响,这才有人出言表示不解。

“先前羽林中郎将叶成聚拢残兵,护卫着何太后去往并州,需求丁原庇护,可是如今丁原兵败,并州已是主公囊中之物,太后一行必然会另投他处。而他们所投之处,不外乎冀州和幽州,袁家四世三公,天下名门,袁绍本人士林之中也是颇具人望,太后若想恢复汉室统治,他们便需要袁家这样的豪门大族作为依靠,提供给她足够的人力和无力。袁绍一旦出任渤海太守,便能吸引太守往冀州而去……”

“到时我们便可以半途截击。”一个新近被吸收到这个幕僚班子的年轻谋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