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6章 新闻播出(3/4)

作者:苍山月
里,用下巴枕着膝盖发呆。

徐父徐文良就坐在她身边,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听着新闻。

徐母章南则在她右边,戴着眼镜,一边打毛衣,一边享受一家人难得的团聚。

在省台看完央视新闻联播之后,徐文良就把频道从省台换到了中央台,准备看《焦点访谈》。这是他的习惯。

结果,徐倩无声地抢过遥控器,又给换了回去。

徐文良愣了愣神儿,就见徐小倩盯着电视平静地来了一句,“省台有个报道,其中可能有我。”

“哦?”徐文良不见惊讶,却也皱了眉头。

他没问是因为什么上的省台,自家女儿他还是了解的,很有分寸,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

但是,终究还小,有些事还拿捏的不到位。

徐母眼镜架在鼻尖,抬眼看了下父女俩,却是开口道:“什么事上的电视啊?”替徐文良问出了疑问。

也没什么惊讶,像他们家的情况,上电视其实看的很淡,甚至有些刻意回避,深谙藏拙之道。

对此,徐倩也不隐瞒,把事情大概和父母说了一遍。

“哦。”徐母手上不停,“那是人家男孩优秀,你要多学习。”

言下之意,你是借了别人的光了,不能骄傲。而且,居然一句都没问,徐小倩怎么和一个男孩走的那么近。

倒是下意识抬眼看了眼电视,好奇具体是怎么样的一篇报道。

不问不代表不关心,相反可能非常在意。

自家女儿的哪里不对,她还是看得出来的。

徐文良却依旧端着报纸,依旧没当回事。

一篇作文而己,能掀起多大的波浪?

以他的经验来看,多半就是省台的政治宣传,套好的模板,没啥新鲜的。

终于,新闻开始。

先是《我的祖国》全文朗诵,一下就把徐父徐母震住了。

倒不是对文章的惊叹,而是省电视台八点档之前能空出这么长的时间朗诵一篇作文,这本身就值得玩味。

见闺女目不转睛,眼神中还有一丝异样,章南又道:“这是那个男孩写的?写作水平很高,你要虚心求教。”

接下来,就是新闻“正片”。

是的,将近十五分钟的正片,已经相当于一部小型记录片了。

主持人先是介绍了这是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出自尚北第二中学齐磊之手。

对文章和齐磊小同学的写作能力加以肯定,并提出了一疑问,到底是怎么的一个孩子,能写出如此磅礴气势的文章呢?

“请看本台记者从尚北发回来的报道。”

画面再转,是李春燕手持话筒,站在熙攘街头的画面。

“观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江龙卫视记者李春燕,此时我正身处尚北文化街夜市。”

“很多观众会好奇,明明是采访一篇优秀作文的作者,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这些都要从近期风靡尚北的一期夏令营活动说起。”

接下来,《志在少年》暑期学生体验摊位的大横幅便出现在了电视画面之中。

……

1997年10月,龙江卫视正式上星,成了第二批登陆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省级电视台之一。

此时此刻,不仅仅是龙江省内观众可以观看到这则新闻,全国2000多万有线电视用户,都可以同步接收龙江卫视新闻时段播报的这则专题报道。

《志在少年》....

那是53名东北小镇学生的一次暑期体验行为,更是一次壮举。

在98年,勤工俭学,打暑期工,即便是在大城市的大学生中间,也是相当前卫的时髦行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