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7章 雏鹰出击(3/4)

作者:苍山月

齐磊这才把寇仲琪和宗宝宝叫到身边。

“你俩的任务有点艰巨。”

宗宝宝一听,“你可别这么说,越这么说,我就越兴奋呢?”

寇仲琪则道,“你就说啥事儿吧?干不明白,姐给你洗一年裤衩子!”

齐磊,“给企鹅出海造势!”

“啊?”

两人一懵,“造势?”

齐磊,“确切地说,你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去米国的网络上搞事情。”

“哦。”宗宝宝松了口气,“这个我老行啊!”

寇仲琪,“怎么个搞法,文的还是武的?”

齐磊,“脏的!”

“比如呢?”

齐磊,“比如,不用icq、msn就是不爱米国。”

“再比如,先有天后有地,米式竞争最正义?”

“嚓!”

“真脏!”

“不过,我喜欢!”

……

之前说过,周小晗的五官属于极具东方古典韵味的美。

而她的老家是四川蜀南的一个小县城,他们那一组的任务,就是把蜀南竹林里的一栋旧民居,从破败不堪开始重新改造。

当然,这个过程只能由周小晗一个人入镜。

改造完成之后,就住下来,拍摄日常生活。再剪辑成短视频。

说到这儿,很多人都猜到了,这不就是后世的抖音大火的,旧房改造加李子七吗?

好吧,还真就是那么回事儿。

只不过,周小晗这个有点假,她可没有子七姑娘那两下子,都要从头学起。

不过,没关系,这年头,短视频有着比后世更高的可信度,没人在意是演的还是真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偏偏复制李子七,而不是别的后世网红文案呢?

很多人可能认为,是因为李子七在国外就是最火的中国网红,所以才复制。

其实不然,这里面是有内在的传播学逻辑的。

起因,其实在于西方多期塑造的中国刻板印象。

如果接触过外网的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记录片,还有相关影视素材,其实有一个细节很容易被公众忽略。

那就是,他们很少拍摄中国现代化的一面。

绝大多数入镜的背景,要么是山水,要么是古建筑,要么就是小街小巷。

大家看了觉得这也没什么,而且拍的还挺美。

其实,这里面是有信息暗示的。

看惯了这种风景和古色古香的西方公众,很容易就把中国和古老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一个现代国家!

如果再细心一点,你会发现,西方对中国的公众评价都是“古老大国…文明古国。”

中国人一看,这没什么啊?我们也是这么评价我们自己的嘛!

其实,大错特错了!

我们认为古老大国、文明古国是褒义,是赞美。

可是,在西方的价值观里,他们对古老、古国可没那么赞美。

那是个极度沉浸在近代现代化发展成就里的世界,沉浸在白人至上之中的世界。

那什么是白人至上?根源在哪儿?

就是近代史白人创造的辉煌!

所以,人家对古老,对古国,根本就不感冒。

反而因为这样的刻板印象,而造成了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

那说回来,为什么李子七在国外大火呢?

而其他的,也做优质、炫酷、时尚内容的网红就没她在国外火呢?

那是因为,其它内容颠覆了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颠覆,是最难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