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钱的回忆章一样
心理独白用来总结过去发生的事,并指出主角未来的目标
这是个指向型的东西
读者看了主角心理独白会想“艹,他果然这么想的”“艹!原来他是这么想的”“艹它果然要下手了!”“艹,这货这么干行不行呀”
这一部分叫纽扣。用来作为起承转合之间的粘合剂,连接物
虽然角色内心会根据情况多次变化,所谓的改主意
心理独白可以作为一个情节的总结或者下一个情节的开始
3,动作:废话千篇,不如出拳一击……
当你开始动的时候,事件冲突和矛盾已经上轨道了
就好像路口有人干架,要是动嘴大家也就猜测会不会打
只有真打起来,大家才觉得过瘾(好像这个导向不太对
对于读者来说,读者看书最期待的是“下一步发生了什么”
因此,从语言所代表的“推测”、“意图”,转化为动作和行动代表的“发展”,“冲突”来说,动作和行动的节奏就要更快一些
动作在这里包括行动,不是光指打斗什么的
‘我潜进屋子,看着床上熟睡的妹子……悄悄走了过去’这个也是动作呀
所以要先写环境,后写人物,然后两人对话,接下来做事
场景,因为只能烘托气氛,所以节奏最慢~
人物的话,出场个几回就可以被记住了,也无伤大雅
至于龙套,除了比较重要的,管他个球~
所以场景,和人物都是全局性质的,属于定义类型
只要在章节开始,和需要的时候视情况写过就好
一旦定义完成,后面只需要描写改变即可……
至于感觉,因为他们非常直接。比如疼痛要比拳头直接。妹子转身走掉,和心疼的感觉比,心疼的感觉读者更能接受。
对打的时候,大家身体状况有变化
以大家的身体状况作为节点
一开始两个人身体特别好,后来打折一条腿,一个人剑飞了什么的……
都可以作为独立环节
每个环节有小起伏就了
铺垫够大,那么打斗可以慢慢来
先打,打到一方半废了,(节奏已经太紧张了,再没法继续强化,就可以歇歇)比如说停下来劝降
应用:
场景,背景,设定,这些东西都是为了让读者进入一个大致的状态
作用主要是理清逻辑,或渲染气氛
换句话说,文写的是抗战时期,你就得告诉我那边是日本鬼子…
你要写鬼片,就得给我先找个没人的旧宅
“喂那边灯光师,这是鬼片,给我打冷光,不要在背景音乐里放喜洋洋”
这一部分,通常是一章,甚至若干章开始的时候用,他的作用是帮助读者进入状态
说白了,我们这些人都脸控
绝对是浓眉大眼的就有好赶脚,形象猥琐的就想抽
这是和我们社会生活相关的
以前大神经常有,写小说是故事第一,还是人物第一之争……可见人物定位非常重要
形象描写,就是对人物,最直接,最直观的,先入为主的,定义标签
我们把自己假想成书中一员,或者旁观者。在看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是不能受别的事情干扰的
也就是说,我们要细细看才能得出结论
因此人物形象描写,不适合在节奏较快的环节内发生
比如:
两个人正对着砍呢,突然出来一个白衣人,你停下来看他什么眉眼,什么身形,穿什么衣服,带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