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著作中的一切都必须由你一个字一个字地搭起来,你无法去幻想你能只通过某种片面就可以搭起全体。因此,一个好的作家,无论他是多么喜欢其中的某一个人物或某一类人,在全书的写作上最好能做到一种“中立”。这种中立就是指,要象描写正面主角一样,去极力设想二流人物和反面人物的智力水平;主要只通过描写篇幅的长短、出现的次数,来区分一流人物和二流人物;主要只通过行事的立场、时间的性质,来区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除非是为了个别搞笑,不要将二流人物或反面人物写得过于愚蠢和白痴,否则只能暴露作者本人是白痴。
九头鸟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大规模控制博弈论。如果借用一些控制论、博弈论的术语,那么一个好的写作态度,就是尽量运用多步博弈论的精神,多多设想合作双方或对立双方的利害关系,为他们各自选取最佳策略,并尽量只通过这些最佳策略,来构成此小说所要达成的故事主线。这样的话,整个小说将会给人一种所有人都是强者、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有人都在理性追求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表象,因而必将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中很难、或者说根本不可能绝对如此。但无论如何,越能靠近这种指导思想和写作态度,那么所能写出的作品,也就越容易赢得读者的敬佩、认同乃至沉迷。
二九头鸟龙骨写作法
在端正了这一基本态度之后,就可以用九头鸟在《万王之王》中所示范的“九头鸟龙骨写作法”了。这一方法的基本过程,其实就是八个字:“先写龙骨,再写肋骨”。具体来说,则是:先写一个基本的提纲,列出所有主要的事件,其文字长度最好能达到或超过你企图写的作品篇幅的百分之一。然后只闷头写第一主角的所有主要事件,所有与之不直接相关的人或事物都根本不理,而且中间坚决不修改。在第一主角的所有主要事件齐备后,再从头开始横向扩充和丰富,让每一个二流人物成为一根肋骨。在肋骨都搭好后,让每一根肋骨都成为其邻域的新龙骨,接着编排更小的骨殖结构。接下来,再一层层运用此法,一直细化到血肉细节。
到了最后,再把所有的人物的名字都画在一张纸上,任意在二者之间连线。然后,就应当努力为这些线赋予不与已定下的关系相矛盾的关系,备选关系可以是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夫妻、情人、师徒、拜把兄弟、闺中姐妹、仇人、暗恋者变态、同性恋……等等等等。同时,努力为同一根线赋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关系,最好还是对立的关系,比如既是情人,又是师徒,最后还发现是亲兄妹,终于双双沦为变态(哈哈)。
龙骨写作法的根本精神,是模仿建造轮船的基本步骤。要造轮船,不能一截截从前朝后造、然后焊好,而是要先铺设龙骨,再铺设两边的“肋条”,然后再焊接船板、精化整体。
要写大篇幅的小说,其势便如造**一样,最好也要努力先写主干,再一点点细化。由于第一主角的事迹一般贯穿全书,如同造船时先铺的龙骨一般,此写作法才被如此命名。
熟悉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读者可以会觉得,九头鸟龙骨写作法,其实不也就是一种编程思想么?没错,写书其实就是一种文学编程,其唯一的重大不同,只是此程序的编辑器、编译器和执行环境是人而不是电脑。如果我们仔细看一看大武侠时代的作家们写书的风格,就可以发现,梁羽生、金庸和古龙,根本就是三个文学程序员。
梁羽生是一位精通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的文学程序员。他的书从高到低层次分明,处处都是上一层次的大函数调用小函数,结构丝毫不乱。但各部分由于主要都只是服从于直上直下的关系,导致各程序块间横向、斜向的自主性联系比较少。反映在其作品中,就是书中人物井井有条,结构也很分明,但整体似乎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