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73章 慈善中的套路(1/2)

作者:海里全是水
至于说今后会不会将英才学校的分校继续往南发展,要看具体的情况。

不过孙大海估计,食为天海南基地的事情一旦谈妥,在海南或粤省的某地建英才分校的几率就会大增。

在孙大海前世的记忆中,八九十年代有不少香江富豪都回大陆捐建学校。其中有些人不求回报,只为支持国家教育事业,凭的是一片拳拳报国之心。

而有些人则不然,他们把捐建学校当成了一笔生意。

他们向政府提出捐建学校,但学校的所有权要归他们所有。要知道,他们要的地皮可都是在黄金地段,而且面对这种情况,政府一般会以低价甚至免费将地皮转让给捐建者。

等若干年土地升值以后,他们再将学校外迁,甚至取消,同时把这块地皮变更用途,直接就可以上马地产项目了。

因此,看似捐建学校一个慈善行为,其实里面隐含着很强的商业目的。这些富商一个个都猴精猴精的,轻轻松松就做到名利双收了。

这种情况在九十年代之后被国内不法商人或企业竞相效仿,利用国内相关政策和对于慈善事业的监管还不健全的时期,从中获利不少。

英才教育基金完全没有必要用这种方式挣钱。

孙大海支持现在就上马分校的建设,也只是为了解决英才学校招生人数限制,而采取的分流方式。

英才幼儿园和英才小学,每年招收新生90人和120人。英才学已经步入正轨,小学和中学都不再参加市里的统招,而是由本校学生自然升级。

由于英才学校的编制是逐级扩大,因此升级时出现的名额空缺,将对外采取自愿报名、面试、综合测试的程序,结合学生的统考成绩,择优录取。

在招生期之外的时间,当学校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留校继续学习,出现编制缺口时,英才学校将与报名本校,但当时未被录取的学生沟通,以转校的方式来保持满编状态。

英才小学和中学每个班的编制为40人,另外有两个额外编制,由校长掌握,以应对突发情况。使用时校长需要亲自提交书面资料,上报基金会审核备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华夏是个人情社会,很多时候都是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应对不时之需。

就连各单位发放职工劳保用品时,都要留出一定的机动份额,更何况是入学名额这样的大事呢!

目前在英才学校中,孙家各个企业的职工子女,也包括孙大海旗下企业国内职工的子女,占学校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

剩下的名额,两成留给了关系户与合作单位。这些学生需要提前半年以上的时间报名,并通过学校面试与降低难度的综合测试才能获得入学名额。

学校会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前布置一些课程给他们,以免他们入校后跟不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剩余的名额都将从福利院的孤儿中诞生。英才教育基金和民政系统有一项合作计划,基金会安排老师在每周日去周边几家福利院,为五到七岁的健康儿童上课,以提升这些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英才学校以后也只从福利院中招收小学一年级学生,否则他们很难达到同龄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个名额相对的弹性就大了些,随着孙家企业的发展,以及学校知名度的扩大,生源基数会越来越多的。

孙家企业的职工子女入学问题,暂时还可以保证,只是从福利院中招收学生的人数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但照着目前的发展趋势,顶多再过上三五年,恐怕英才学校都很难保证自家企业职工子女的入学了。

到时候总不能按级别、资历排队,甚至用抽签的方式,才能让职工子女入学吧?这样可就完全违背了孙家成立英才教育基金的目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