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一十一章 蛇出洞了 第一节 地图和焚尸(3/4)

作者:寒潭水一色
地图。

更多的地图,是在战前派遣特务秘密测绘的。早在1873年,桦山资纪海军少校偕同儿玉海军上尉潜入中国华南、台湾等地,搜集军事情报。同时“汉学家”福岛九成陆军少校被派到台湾秘密测绘台湾地图。这种间谍,已无法统计有多少。

1936年11月,中**队取得百灵庙大捷。当时百灵庙驻有日本特务关&ns;“善邻协会”、“大蒙公司”、“稽查处”等,著名日本特务山本、盛岛和小宾,都在这里潜伏,例如小宾,“九一八事变”后来到百灵庙,伪装成喇嘛。穿蒙衣、说蒙话、吃蒙饭,混入寺庙隐蔽了多年。平时,他利用当喇嘛之便,四处出走,测绘了内蒙古地形图。他每年又以出国“化斋”为名。回日本一次,传送他搜集到的情报,领取间谍经费。

伪装成和尚、喇嘛,是日本间谍在中国偷偷搜集情报、测绘地理的一大段。&ns;1月19日,在一艘从镇海开往普陀山的客船武宁轮上,伪装成中国和尚的日本间谍藤岛露出马脚,后与在普陀山上隐藏的另一个假和尚高见一起被捕,当时正值中日甲午海战,在严刑拷打下,两名间谍招认,其得到日本总领事大越的密令,并领取了密码,计划会合高见后,一道测绘中国地形,窥探军情。

中国之外的很多地方,也是日本假和尚出没之地,在二战时日军进攻缅甸之前若干年,就有大批间谍伪装成和尚,潜伏到缅甸大小寺庙,为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打前站。这些日本间谍执著、隐忍,为了学会当地语言,甚至带着六、七岁的孩子一起潜伏,就为了在关键时刻,发出致命一击。

补充完军用地图的轶事,还有个日军处理战死者尸骨的段子。据很多抗战老兵回忆,当年跟日军作战时,即便打了胜仗,也很难看到日军尸体,他们对收敛处理阵亡人员尸体极为重视。在日军传统中,战场上弃尸是对军人归属感的伤害,会严重影响部队士气;另外,日军非常好面子,即便从“护短不示弱”的角度考虑,也会及时处理阵亡者遗骨。

日军凡有伤亡,必严密警戒不令人见,焚烧扫除后方才解除警戒。在松山战役中,日军指挥官曾下令“处理”重伤员,要么用榴弹自杀,要么吞下用来代替毒药的升汞片。实际上,这种办法已属“人本”之举,在过去流动性较强或仓促间失败的作战中,日军对重伤者甚至“活杀”。每有伤亡,必将死尸抢运后焚化,决不留一具尸首与人看见。轻伤者抬回医治,重伤者虽其人尚能言动,要求抬回医治,皆不听,每以大刀砍为两段,以马驮之而回。从这些事实来看,至少在操作层面,日军处理遗骨的做法并非纯粹基于“人道”,或者对于牺牲精神的呵护,反而强烈地体现出将人作为战争工具和材料的色彩。这也是我们应该了解的。

对于“靖国亡灵”的祭祀,曾被列为日本帝国核心的统治权,由天皇直接行使。具体表述如下:“日本帝国鉴于立宪政治的弊病,为了限制其危害,规定统帅、祭祀、奖励等统治权均不由国务大臣辅佐行使。这就是帝国宪法的精神。”文中所说的统帅权即为兵权,这正是日军被称为“皇军”的缘由;而祭祀权竟位列其次,可想这个问题在日本帝国政治构架中的地位。

军旗与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精神的最高物化形式,是解读日军这只凶猛怪兽的秘密所在。实际上,军旗对应着统帅权,靖国神社对应着祭祀权,如果再加上对应奖励权的荣誉勋赏制度,对于日本帝国“精神”的理解就大致全面了。

在这一制度和文化理念指导下,日军在相关问题上的做法极为引人注目。

通常情况下,日军对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