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九十九章 深挖洞广积粮 第二节 刺刀的问题(2/3)

作者:寒潭水一色
但往往由于拼刺训练的不足导致伤亡较大。

当然也有例外。李宗仁的广西军由于在省内普遍采取了义务兵役制,井在部队中保留了大量有经验的中下级军官,因此在白刃战方面颇有独到之处。台儿庄战役中。以广西军为主力的中**队打垮了日军的精锐师团一仙台师团。

另外一支擅长白刀战的**部队则是隶属西北军序列的第29军。早在1930年中原大战时29军“大刀队”即已名声大噪,他们的“破锋八刀”流传至今。前面俺专门说过这个刀术的厉害之处,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起来的,西北军使用大刀的传统几十年了,这是有传统的。

对干我党所领导的军队来说。白刃战一直是常用和擅长的作战形式。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工农红军的装备极其落后,只能大量依靠冷兵器来解决问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早期,甚至出现了“梭镖营”、“梭镖团”。

某独立营共有官兵500余人,步枪仅有60支,梭镖(红缨枪)倒有400多支。红军的对鲜有擅长白刃战者,所以红军在白刃战中依靠坚强意志和旺盛士气就能取胜。但在长期的运动战中很难对基层官兵进行系统而完善的白刃战训练。红军的枪械装备比例逐渐上升后,由于刺刀不足,很多战士仍然携带大刀或长矛进行白刃战。身背大刀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个经典形象。

西安事变后,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整编为八路军(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于1937年秋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抗战初期八路军的武器大多数已经不堪使用,步枪仍以老式的“汉阳造”和其他的杂式步枪为主。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周士第在日记中曾记载,全师的4092支步枪和卡宾枪只配有117把可用的刺刀。在很多情况下,八路军战士在白刃战中仍然使用厚重的大砍刀。

仗打到1943年,别以为刺刀就能人一把了,这玩意还真就不是耐用消费品,我弄上一把,使个几年都不带坏的,胡扯呢!一般情况下,一场战斗下来,捅过几个人的刺刀就会出现弯曲的现象,必须进过修配所才能重新使用。

有哥们就说了,那玩意不就是铁的吗,铁还不是遍地都有啊,有造大刀的材料多做点刺刀不就得了。还别说,大刀好打,刺刀真的就是不好造!

以制造的难度而言,&ns;刺刀对加工技术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在对公差的控制上,须保证枪口环、卡榫尺寸与步枪相吻合,因此普通铁匠铺难以打造。刺刀在中国的生产,&ns;和枪械一样,&ns;发展的非常缓慢;&ns;汉阳兵工厂在成厂十年中,生产了130,726各式枪支,&ns;却只生产了2,310把刺刀。&ns;在军阀时代至抗战之前,&ns;更是大量向欧洲列强购入了各式刺刀。

中国自制的刺刀,&ns;主要是供汉阳造和各式土洋毛瑟步枪使用。&ns;汉阳造的刺刀为单刃,&ns;长度及造型类似日本的明治三十年式。&ns;中正式和其他毛瑟步枪的刺刀,&ns;刀刃形状则有英式1907年式和比利时1924年式两大类。

由于产量有限,&ns;造枪和造刺刀分开,&ns;因此到了抗战时,地方部队中有许多士兵没有刺刀。&ns;例如开赴前线的川军,&ns;记载中说有的枪栓要用绳子绑住才不会掉出,&ns;士兵一律没有刺刀。&ns;有的部队干脆发给士兵大刀,以供近战使用,&ns;至少大刀片的供应可以自给自足。

明白了吧,小小的刺刀的制作难度不亚于大炮和枪,当时根据地里的冶炼条件也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