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九十三章 革命夫妻 第四节 结婚是好事(2/3)

作者:寒潭水一色
平静。

杨成武在西娄山村,亲自主持了他身边两位老兵的婚礼。一个是他的马夫,跟他一起从福建经过长征,来到狼牙山脚下;另一个是参加过第一次大战的赴欧民工。抗战爆发后参加了八路军。两位老兵是一分区年龄最大的老兵,当时都已年过了四十。杨成武委托易县政府,为他们找了两户寡妇。

1944年2月,一分区一团奉命调到延安,组建教导旅。临出发前,一团中的一些南方红军老兵年龄大了,不愿再参加远征到陕北去。同时,一分区各部队原有一些陕北陕西老兵,离家六七年了,渴望借此会回陕北家乡。

杨成武灵活运用,将一团中一些不愿远行的红军老兵调出,编进另一些陕北籍老兵。以后杨成武到冀中,将这些红军老兵托付给冀察军区司令郭天民。1946年初,晋察冀军区大裁军,郭天民将这些红军老兵分别在冀察军区所辖的易县、涞源县、涞水县、灵丘县、广灵县作复员安置,为他们成家。以后我查找到这些当年的红军战士的资料,江西人很多,赣县的、宁都的、会昌的都有,还有甘肃籍、安徽籍红军战士。

特别要提出的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宋学义是河南人,因跳崖时腰部负伤,1946年大裁军时复员,但无法归家。杨成武特别关照在易县管头村安置宋学义,并为他找到一户年轻的寡妇成家。

1944年10月冀察军区成立,原一分区二十团奉命调到察南十三分区。察南是新开辟的抗日根据地,据鬼子大兵驻守的张家口、宣化很近,要时常跑路。当时,二十团团政委史进前将这个团的一些伤病员二三十人,委托给原一分区教导队改变的冀察军区教导队代管。教导队长晨光爽快地答应了。

以后抗战胜利,冀察军区及整个所属部队都到了张家口、宣化,原山里的根据地交给这些伤病员组成的老兵留守队看管。所以他们错过了1946年初的晋察冀军队复员。再以后,教导队改编的军校出山,将这些老兵也带到了华北步兵学校,大都担任食堂和管理员等杂物工作。

1948年11月底,华北步兵学校奉调到保定组建平津纠察总队。临行前步校党委会上,提出将这些年龄偏大的老兵改成职工,留在当地,由政治部副主任郑旭煜做善后工作。郑旭煜向地方政府移交这批职工的时候,自己又加上一句:“希望地方政府和妇联帮助解决这些抗战老兵的婚姻问题。”

还看到一则材料,部队进北平后因为要担负前所未有的重要任务,必须重新进行全面审干。这一次审干很彻底,要求所有干部将自己的历史真实、毫无保留的向组织公开,不得有丝毫的隐瞒。据说,一位女干部号啕大哭,叫来一问,原来她为了同一个男干部结婚,将自己的年龄隐瞒了几岁。于是,很人性化的领导主管当即决定:审干中如有个人**而不想被别人知道者,可单独向领导上汇报。

最后的一则历史纪录,我记得以前曾讲过。1949年底的北京纠察总队,刚刚从北平纠察总队改名不久,当时驻旃檀寺兵营。那一年五六月份,华北军区继东北野战军之后,从平津两大城市吸收了上千名青年学生加入进部队。这些男女学生许多是相互的恋人,到了谈论婚嫁的年龄。当时有些部队干部按照老规定“二八五团”的要求限制他们,这些刚入伍的青年学生一律是排级干部,所以抵触情绪很大。

当时北京纠察总队主管政治工作的最高领导郑旭煜、张以曦知道后,商量了一下,马上向华北军区领导进行汇报。华北军区聂老总也很人性化的当即拍板决定:这批新入伍青年学生可不按“二八五团”老政策限制自由结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