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补充之65军与一分区(3/3)

作者:寒潭水一色
师也好,总之,下面有三个团,是由独立团扩编出来的成果。

其中的三团走的时间最早,1938年2-3月间被一分区政委邓华带到了平西地区,以后这个团扩编为晋察冀军区六团、七团,算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三去其一。亲闺女走了,杨成武不甘心,思女心切。于是再过继来一个闺女。三团走,杨成武利用红军骨干,加上肖应棠带领的涞源支队,1938年7月以后又加上赵侗的国民军组成的五支队的基础部分,重建了三团,就是今天193师577团的原始骨架。

接着三团走的是二团,时间是1939年2月,去了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再没有回来。又一个亲生闺女嫁出去了。

最后走的是一团,原独立团基础部队保留得最多的一个团。1944年2月去了延安,1945年以后去了东北,以后成为第四野战军一部分,解放后一直驻扎在广东。这也是最后一个亲生闺女,就这样走了,一去不回。

三个亲生的闺女都走了,身边只有一个过继来的闺女不够,于是再过继一个。这就是现在193师的另一个团578团,脉络就更简单了,是原一分区赵玉昆五支队的一部分(晋察冀军区五支队这个番号,赵侗用完赵玉昆用)。

赵侗那个五支队,给一分区和晋察冀军区带来的重要干部不下十余人,且都是赫赫有名者。赵玉昆那个五支队,留给一分区的重要干部也为数不少:宋学飞、朱利、马青山,这些来自冀中的干部就这样在狼牙山扎下了根。3团、25团这两个团,是抗战胜利后组建冀察二纵六旅(以后是四旅)的主要基干部队。

193师最后一个团579团,来自平北军分区的40团,团长杨森,解放后曾任65军军长。这个团是解放战争初期组建二纵四旅时扩展进来的,就像65军除193师之外的194师、195师一样,实打实的跟一分区或独立团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平北40团这个团成立的时间不长,属于抗战后期为了大反攻突击扩编主力团成立的部队,在解放张家口战斗中立过功。但是在解放战争初期,这个团表现不佳,连队进攻时畏缩不前,一撤退就散架子,连长开小差,指导员自伤以退出战场,搞的一分区那两个团怨声不断。以后打定县一举成名,40团改编的四旅12团成为“大功团”,这才算是彻底翻了身。

总之,杨成武的一分区以自己之历史威名,以自己独立团和红一师这段名目,挽救了65军得以保留。否则,晋察冀部队将名副其实的“全军覆没”。所以,你服也罢,不服也罢,晋察冀其他五个军,差的就是这一“点”。

当个没爹的孩子,真难!!!

〖&ns;“”访问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