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七十六章 羽翼丰满 第二节 爱开会和串门的杨司令(1/3)

作者:寒潭水一色
吃得好了,穿得暖了,关干部也多了,在很长时间里,洪梅和老冯他们都纳闷呢,原先那个开会就爱打瞌睡,一听报告就头疼的杨棒子,变了!大变样!42年的漫长的冬季里,在十一分区,杨棒子的爱开会和爱说话,真是有了名的啦!

十一分区这段时间里的许多会议,不管几百人的大会还是几个人的小会,杨棒子经常是既当会议的召集人,又当会议的主持人,当然还是会议的主要发言人。众所周知,每一次会议的末了,最后那个做总结的人还会是他。

战争年代,根据地老百姓传言:**会多。这是有了名的。十一分区开大会,不管是军人大会还是军民大会,会场上总是乱糟糟的。战争年代,大家平时不常见面,分散在各个部队,好不容易见面一次,还不要抓住会好好问问谁不在了?谁又为什么没来?

十一分区关驻扎在川口镇的时候,每逢开军民大会,会后照例的传统就是由分区的剧社上台演出,都是些宣传抗日的,军民团结的话剧啊,演唱啊,快板啊啥的,冬日漫长,一般都是四五个节目一个多小时。

所以每逢召开军民大会,川口镇周边的村庄,哪怕几里、十来里地远,老百姓都要成群结伙赶到这来来参加大会。当年,那些深夜中无数灯笼(照明用的火绳)从四面八方向川口镇汇集的场景,令许多十一分区老兵终生难忘。

会场上,老爷们比较矜持。坐在会场的周围,叼着呛人的旱烟袋不张口;而老娘们都比较开放,挤坐在会场的最中央。那些拿着鞋底子参加大会的农村妇女们,更是一边干着中的活、一边叽叽喳喳没有个完。但只要杨棒子一站起来。准备说话,大家都立即闭嘴,静听杨司令讲话。

只要杨司令开口讲话,不是高瞻远瞩,就是引经据典,俏皮话里还夹杂着从洪梅和老冯、高政委那现学来的学问。干部、战士、老百姓都很爱听。很长时间里,无论干部战士还有老乡们,相互说话都不由自主引用着杨司令的“语录”。

除了爱开会爱讲话,杨棒子还添了一个毛病。平时,没有鬼子扫荡,又没有仗可打的时候,杨成武喜欢在分区各科室乱串,找人聊天。他去得最多的,当然是宣传科。用杨棒子自己的话说:宣传科的秀才多,在秀才堆里混混。也能使自己沾上不少的书卷气。而爱去队训科串门可就是打着小算盘的。

42年组建各科室的时候,当十一分区各科室普遍还是红军干部当科长的时候,只有两个科是抗战干部当科长。一个是宣传科,前后的几任科长都是抗战干部,几乎全部都是从敌占区来的学生。另一个科就是训练科,科长是那个**上尉。从设立到最后撤消这个科室,始终只有这一个科长。

1940年底,晋察冀军区系统曾设“训练科”作为训练部队的专职构。“训练科”全称“作战训练科”,在司令部科室排序上,也称作“作战二科”(一科是作战科)。

但也有人称训练科为“司令部教育科”的。训练科的前身,是当时国民党部队普遍设置的“队训科”,即“部队训练科”。&ns;1942年以后,晋察冀实行“精兵简政”,作战训练科合并到作战科内。1944年晋察冀军区设四个二级军区后,作战科与作战训练科的合并科被称作“作战教育科”。1946年晋察冀军区构整编。“作战教育科”不复存在,恢复“作战科”与“队训科”两个科室。

**小上尉在下部队前,还就是在**的队训科里干过半年多的,对这套业务熟悉,杨棒子就把他提拔上来了。也是有心的培养他,用不了多长时间,一出了成绩,就能介绍入党啥的。&n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