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灾人祸 第一节 赤地千里(2/3)

作者:寒潭水一色
抗战以来最艰难、最贫瘠、也是最黑暗的历史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几乎所有人力、财力、物力都被连续几年的战争榨取干净,消耗一空。

杨棒子和洪梅他们一起白起家打下的这块地盘,家底本来也不富裕,费劲弄来的财物大部分也都上缴军区了。原本留下够用一年的经费,现在看应付旱灾恐怕连一个月都支撑不了!

老乡们去年冬天就开始成群结队的去平原地区要饭,那都是家底空空才造成的,就连一些以往有些家底的地主啥的,也把一天三顿饭减成了两顿饭!

对付旱灾的时候,还得应对鬼子,鬼子不是木头桩子,戳在那里不动的,那是随时会杀过来的敌人!

从三月份开始,鬼子从徐州等地开始抽调兵力北上,沿着平汉线两侧部署了比平时多出一倍以上的守路部队,目的就一条,严密封锁住通往路西八路根据地的补给线。

以前还可以通过几条秘密地运粮道往根据地武装押送粮食等物资,因为鬼子加强了对封锁线的控制,现在很难再把物资运过来了。

由于原本就非常贫瘠的抗日根据地人力和物产的进一步枯竭,还要应对东、东北、东南等几个方向上鬼子的增兵,需要大量的民兵和临时组建的游击队去执行监视和对峙的任务,这样十一分区农村的青壮男人已征召殆尽。

42年三月的根据地春耕,都是些妇女老人们在干,看不见青壮男人的身影。因为劳动力的严重匮乏,导致了根据地农业进一步减产。加上与富饶冀中地区的隔绝,粮食运不进山区,处于半饥状态的八路军,必定会一个个瘦弱不堪,营养不良,这样下去不仅无法长期空着肚子作战,也因产生出的大量夜盲症而失去夜间行动的能力。

原本缴获很多、物资储备雄厚的十一分区,因为人口增加也造成乐供应紧张、衣食艰难,在年前那种衣装整齐兵强马壮的景象看不见了。

不能让部队和老乡们被旱灾和鬼子困死!杨棒子把还在整训的队伍从走马驿带了下来,又打算通过封锁线去冀中弄粮食去,但是他们还没行动呢,从一分区那边就传来了不好的消息,一分区的运粮队被穿便衣的鬼子打了伏击,损失了百十人。

而通过侦察发现,鬼子在马家台子南北正对十一分区这一线呢,不仅仅是原先的壕沟啥的了,他们还在封锁沟里侧不远处新修了一条土公路,有装甲巡逻车不停地巡逻,并且在原先没有驻军的村庄里也修了炮楼子。

不能硬拼,只能从别的方面想办法了。虽然从郭家堡子起出来的粮食还有打劫鬼子火车得来的粮食还有几万斤的储备,可要是一下子都发下去了,恐怕也就对付个三两天的,分区和行署开了联合会议,决定这部分粮食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动用,主要还是用来接济老百姓。

必须从部队和关的战士和干部嘴里抠出粮食来!杨棒子要求:一分区原定量每天一斤二两的关干部,每人每天节约二两粮;原定量每天一斤半的战斗部队,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粮(当年一斤都是十六两秤,粮食物资供应远不如一分区的平西根据地,甚至每天只有六两粮,只能喝菜粥)。

并且,分区还命令各部队和关不得在驻地就近采摘野菜、杨树叶和榆树叶,近处让给老百姓,部队到远处的山里去采。

新成立的供给部连十一分区干部战士一个人一身军装的供给也保证不了了。因为十一分区所在的山区出产棉花的地方极少,所以民间的纺纱织布也极为罕见。

原来洪梅是准备派出干部去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