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斗争是残酷的! 第二节 黑云压冀中(2/2)

作者:寒潭水一色
人很可能在近期内对冀中发动大扫荡,命令各军分区部署动员群众进行坚壁清野,分散、紧缩关,减少非战斗人员。

抗三团中,原属于冀中各部队的连排干部提前回去,冀中的部队取消营以上干部的乘马,一律步行。军械的子弹、榴弹也发到各人里,被服将储存的布鞋提前下发,每人两双。一些非战斗人员,能回家的发给证明回家;不能回家的,托付给地方可靠的人家分散隐藏。

冀中,有两位不便随战斗部队转移的同志,他们两人一起被托付给了一家老乡,说好由他们家照顾,度过1942年的大扫荡。后来这家人在五一大扫荡中一看形势不好,中途把他们给扔掉了,自己一家人跑到敌占区去避难。

李振军他们所去的抗三团,形势同样严峻。抗三团的团长陈文彪、政委李中权、政治部主任陈宜贵。抗三团1940年百团大战以前成立于平汉铁路以西的河北省行唐县,百团大战时期越过平汉铁路,来到冀中。

到冀中后发展很快,抗三团除了团部和一直属大队,另有三个大队在其他军分区。李振军他们去的时候,抗三团刚从河北省博野县转移到安平县羽林村一带。

明知形势紧张,不提前转移到外线,进入冀西山区,该走的时候没走,这应该算是个决策失误吧?因为早在五一大扫荡的一个月前,1942年的4月,冀中区党委开会,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宣传部长张仁槐、公安部长张国坚、冀中军区政治部代主任卓雄等七八位最高领导人都在场,讨论形势,已经看出在冀中是“待不住”了。

据说,当时延安和晋察冀都来过电报,说不能硬拼,不行就先撤到冀西山区。其他几个领导主张撤,但吕正操不想撤,还讲了在平原坚持游击战的几条经验。黄敬就不好再说撤了。最后会议决定是在冀中再待上一段时间看看。

这一拖,就拖出大事来了。因为转移不及时,根据八路军自己的战报,冀中根据地六万多人部队,折损了一万六,牺牲的高级将领就有三个: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九分区政治部主任袁心纯;十分区司令员朱占魁被捕(一直都认为他被捕后背叛了,根据萨苏的文章,他的确没有背叛,是在押解中逃跑了)。冀中的五个军分区,有四个军分区遭受到重大损失。

也就在冀中区党委开会的那个时候,一分区三团组成的武工队到保定西关一带活动,看见了火车站堆满了军用物资和成群才下火车运来的士兵,一看就知道要大扫荡了。武工队长王栋,三团侦察连指导员,紧急赶回易县周庄的一分区司令部,向杨成武当面汇报。后来王栋说:杨司令打了几个电话后,对王栋说:放宽心吧,不怕。鬼子即使扫荡,也不是来对付我们的。

后来得知,鬼子如果对一分区扫荡,必然提前将军用物资、增兵的鬼子群运抵满城、易县县城及各大据点。同时从伪军、特务队中找带路的,尤其向易县、满城周边的村子中征集大量民夫,以便在扫荡中背运物资。但这一切往日的大扫荡举动当时在易县都没有出现,所以杨成武判断,1942年的这一次大扫荡对象不是一分区。

1942年4月29日,日军开始对冀南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前后历时半个月,时间也不长。冀南根据地不隶属晋察冀,属于刘邓“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一部分。

随后,1942年5月1日,就是抗战史上闻名的“冀中五一大扫荡”。

〖&ns;“”访问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