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二十七章 爆点猛料第三节 真实的编制(1/3)

作者:寒潭水一色
第三次调查是在1947年底、1948年初,察哈尔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时期的末尾和华北步兵学校刚成立之初,目的是摸清1947年6-7月开始的晋察冀土改运动中军校教员、学员的家庭情况和本人对土改的态度。

调查的结果不令人高兴。旧中国的军队,基本上大都是由农民组成的,而农民当时基本上又都是文盲。军校人员的组成,从教员到学员,基本上都有点文化,也就是说,家里能有几个闲钱供他读书。

无论八路军的基层干部,还是从伪军起义或俘虏过来的下层军官都是如此。而军校的教员、学员主要就是由这两部分人:出身不好、或是在敌方军队里干过的人组成的。

当然,八路军培养基层干部,主要靠的是打仗勇敢,完全文盲的战斗骨干进到军校的也有。能跟得上学习,自己边学识字边学习军事技术最好。实际上,学习中实在跟不上的,半途从军校回到部队的基层干部和作战骨干也有不少。

既然家里能有几个闲钱,晋察冀土改运动一来,免不了要被触及。那年月农民和最基层的土改工作组是不大讲究什么政策的,唯恐农民发动不起来。只要农民一起来,什么“左”不“左”的,一切都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分家产、批斗、人身侮辱,还是最轻的;只要不在农民的清算大会上当场送命,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光是土改,还是其次。再不理解,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可你以为过去了,人家可没有。1947年6月,ls为首的中央工作班子来到了晋察冀。那时的ls,“左”得很,一到晋察冀就嫌晋察冀土改的火候不够,又搞了一个更加“左”的土改复查运动。

这下伤害面更加大了。尤其土改中成立的“贫农团”,都成立到军队里来了。所以,军校的教员、学员当中,家里人在土改运动中被殃及和伤及的,以及本人被军队里的“贫农团”伤及的,不在少数。

第二次、第三次的社会调查都是后话,此时,抗战最艰苦的年间,1942年,重点还是这第一次的社会调查。目的是搞清楚:八路军是怎么样打鬼子的?

战争年代的司令部。构的设置不十分严格。比如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长期只设三个科,称作一科、二科、三科。而在太行地区,司令部设要、作战、侦察、通讯、队务、训练、管理,共7个科室。

到了晋察冀军区设置四个二级军区时期。各二级军区司令部按规定统一设置作战教育科、侦通科、队务科、要科、管理科、教导队,称为“五科一队”。到了军分区一级,队务、训练,合在一起,统称“队训”。具体分工,很多分区都是一人多职,除了主管本科的公事,还要分管“队务”和“训练”。

1942年的调查组下部队搞战斗调查。他们最先准备要去的是一分区李青川任副营长时的老部队,分区直属特务营。李青川介绍说这个营成立较早。山西人不少。

在一分区特务营曾经常承担到冀中运粮、运布、割电线、偷袭平汉线沿线的伪军炮楼,所以这个营有四五百人,四个连的编制,见世面的会多,作战任务也较为频繁。

在马辉营长的领导下不仅在一分区八路军这边、而且在鬼子那边都影响很大。鬼子管这支特务营部队叫“马豁子的部队”。历次一分区打大仗,比如大龙华、雁翅崖、黄土岭、东团堡,特务营大都是打阻击,担任进攻部队的掩护任务。

但1940年百团大战结束以后,原分区特务营已经不在,以特务营为基础成立了三十四团。这是个非主力部队的“小团”。刚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